来源:HIT专家网 供稿:《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
【编者按】2019CHINC大会发布的《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是我国第一份系统的医疗AI研究报告。为了让广大同行进一步了解蓝皮书,《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授权HIT专家网摘编选登蓝皮书部分精彩内容。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接上篇:《医疗AI的起源和未来》
政策现状
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的涉及医疗人工智能的主要政策文件有《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6月)。此外,《“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年7月)、《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都有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内容。
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份相继出台当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具体落实规划内容。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推动医疗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进入高潮。全国各省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发布了多项与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政策文件,截至2018年10月,各省份医疗人工智能政策发布数量达到峰值。
通过各地区政策发布数量可以看出,华东和华北地区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较快。华东地区以长三角为依托,以江苏、上海和浙江为代表,该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强大,技术创新资源雄厚,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华北地区以京津冀为依托,这里拥有众多科研机构、科研院校和创新创业园区,会集了大量高科技人才。京津冀地区利用其独有的知识资源优势,带动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产业中的发展。
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近两年,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获得投融资的医疗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数量和资金量上升。然而,我国医疗机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态度和现状如何,尚缺乏数据。
本书以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目录为依据,通过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13份)发现:
①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对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诊疗水平寄予厚望,但在医疗人工智能实质性投入方面,大部分仍呈观望态势;
②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我国三级医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程度远高于二级医院,人工智能应用和建设程度呈现区域阶梯状,即东部>中部>西部,基层医院和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尚处于落后状态;
③在已有的临床应用研究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程度最高,结构化数据补充成为其主要用途,影像辅助诊断技术中CT、肿瘤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成熟度最好,辅助诊断方向是医院最为关注的应用领域;
④由于在标准制定、产品落地等方面存在短板以及复合型人才短缺,医院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建设主要采用“拿来主义”模式,希望用产品购买的方式直接获得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成熟产品。
学科发展和技术现状
在科技产出方面,近10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中文科技论文发文量逐年快速增长,说明医疗人工智能是我国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通过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中文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中文科技论文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技术、临床医学、肿瘤学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等。
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外文科技论文产出在2008~2016年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截至2017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外文科技论文产出累计达到34655篇。发文量排名前5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外文科技论文涉及的学科主要为计算机科学、数学计算生物学、工程、数学、放射学、核医学等,其中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最多,为32359篇,放射学、核医学等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发文量为18480篇。此外,医疗人工智能科技文献也出现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肿瘤等医学学科中。
近10年来, 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和专利公开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7年的专利数量和申请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能够确定当前该技术领域正处于技术成长期阶段。其中,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医疗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量都在200项以上,说明这五个省市是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的核心区域,其中广东省的专利申请量更高达453项,居全国首位。
产业现状
向300多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5份。调查发现,超过75%的企业处于融资的不同阶段,只有25%的企业不需要融资,因此资本是现阶段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调查中,2018年有12家企业累计融资金额1亿~10亿元,而2016年基本融资金额最多只达到千万元级,可以看出资本持续看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整体投资处在加速阶段。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按场景可分为医学影像、辅助诊疗、虚拟助理、健康管理、智慧医院等。
当前阻碍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的因素中企业选择最多的五个因素是:缺少医疗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医学数据标注及共享困难、缺少多病种病症的国家标准数据库进行模型验证、商业模式及各方权责不明确、缺少合作的医疗机构。超过50%的企业表示其产品已经在全国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研究,由于产品认证的问题,大部分应用都是服务科研,即使应用于临床也只是给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社会认知和伦理现状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调查了224个城市的2500位不同年龄、职业人群,了解我国民众对医疗人工智能的认知现状。目前,民众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影响力感受度偏低,但对医疗人工智能持支持态度的占比达到78.44%,整体抱有相当大的期待。民众认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最大优点是提高诊断效率,但对智能仪器应变能力也存在担心。医学影像是民众最能接受的人工智能医疗应用领域。大多数人认为医疗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医疗人工智能与传统模式相结合。
我国尚未出台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性的相关文件。根据关于我国居民对人工智能的伦理认知的调查,当医生和人工智能的诊疗意见不一致时,更多人选择相信医生。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现阶段不可以赋予人工智能医生法律主体资格,并认为当人工智能技术造成医疗损害时,应厘清医生与设计者、制造者、人工智能等各方的责任,让相关责任方承担应尽的责任。
(下期专栏预告:医疗AI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关链接: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以及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共同完成,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份正式出版的系统研究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蓝皮书主编张旭东介绍,蓝皮书有三大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我国医疗AI领域紧密结合,是AI在医疗领域研究成果的汇总,得到了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二是经过了大量的调研,不是简单地罗列情况汇编,而是专家们经过调查的研究和心血;第三,蓝皮书是发展的,以后每年都会出版。
附购书链接:《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等实名信息)
【责任编辑:孙鹏】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