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梁志刚:信息化建设须顶层设计与细节并重

来源:HIT专家网     实习记者:边晓星

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

“信息化是医院工作的最核心抓手,信息化做得好不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7月中下旬,在“2019·南湖智慧医院信息发展论坛暨海泰用户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介绍了该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据介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医院,跟一些老牌医院相比还相对“年轻”,但近几年发展劲头十足。宣武医院以神经学科和老年学科为专业特色,在北京市二环以内有将近1800张病床,并计划三年后在雄安新区建一所1200张床位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做好顶层设计,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梁志刚主任介绍,宣武医院5年前曾做过信息化规划,这个规划与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导向有契合点:都是以电子病历和数据互联互通为核心。

其中,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方面,宣武医院建设了以集成平台为核心的技术架构。通过该架构可以评估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总体状况,进而找到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切入临床服务。梁志刚强调,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应该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宣武医院的数据治理,就是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处理架构策略为依据进行的。

在完成顶层建设之后,第二步应该做好数据集成,第三步要解决流程的标准化,最后才解决医院的整体管理。梁志刚认为,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前端要解决界面的集成,后端要解决数据的集成,中间要解决路径即流程的再造和优化

“宣武医院目前与几十家供应商合作,开展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梁志刚表示,“我们不排除一家公司包揽所有业务系统的模式,但是我们更欢迎多家企业参与。如果一家企业把所有的业务系统都做了,就意味着医院被一家企业所绑架。”

梁志刚介绍,在宣武医院信息化建设一路走来的20年里,各个业务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提升不停叠加。在此过程中,宣武医院的思路是通过数据总线把业务系统形成松耦合,这意味着换掉任何一家产品,医院的损失都是最小的。这一理念也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互联互通标准,即通过集成平台把各个业务系统串联起来,在此基础上做数据的分析、整合和利用,用于医疗、管理或是学科建设。

梁志刚表示,数据集成是搭建后台数据的基础,数据集成的服务对象首先应该是医务人员,比如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构建信息的互联互通,让医生可以实时地看到患者的临床数据、病历数据和检查数据。数据的另一个重要服务对象是管理者,宣武医院从2014年到2015年就致力于数据展示,利用核心业务指标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要有细分的落地场景和服务对象

关于人工智能,梁志刚谈道,人工智能(AI)在前段时间比较热,做人工智能一定要有落地的场景和服务对象。国外前几年特别热的IBM沃森近来频频受挫,说明目前AI更多停留在概念阶段。国内也有一些试图将AI与医学结合的企业,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宣武医院的思路是逐步利用现有资源按照临床的需求来推动AI建设。。

如果将辅助决策做一个简单的分级,宣武医院能做到中级,因为高级AI需要对算法模型进行优化。宣武医院做辅助决策的落地场景,都必须符合临床管理的需求,比如用药监管、危重患者联动机制下的护理评估等。后者是指如果患者处于某些高危因素下,就有可能触发的一系列规定动作。这些规定动作来自于宣武医院的指南路径、诊疗和大数据的支持。

宣武医院还做了一些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希望通过患者病史的分析驱动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病例的积累建立疾病知识库,辅助医生就诊,同时解决一些初级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宣武医院开发的针对脑卒中患者致病原因的评估工具,对缺乏经验的医生进行指导,使其更加准确地进行诊疗。接下来,宣武医院也将整合患者诊断最新结果、诊疗文献等资料,为医生提供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报告。

在用药安全方面,宣武医院也做了一些用药提示的应用。其中,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用药进行前置审核,监督用药安全。

从小处着眼,依靠信息化实现闭环管理

宣武医院推行医疗的闭环管理,就是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优化、重构。举例来说,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进行闭环管理,从医生提出手术申请一直到患者术后回到病房,这一过程中的每个节点都实现信息化。比如通过扫描患者的病房卡,保证与病区做交接时接对正确的患者。这就是宣武医院做信息化的目的: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做好质量管理。

例如,在术中的三方核查中,医生、护士、麻醉师中通常是护士做得最到位,因为护士永远在手术室,麻醉师第二,真正的主角医生一般做几个关键步骤就可以了。而三方核查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也是医生,所以让医生做好术中三方核查是最难落地的观念。针对这种情况,宣武医院开发了信息化工具来为医生服务,首先解决的就是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签名的录入。如果签名是纸面上的,那一天会有几百张,肯定无法做到全覆盖,也很难监管,很难有数据的统计和处罚措施的落地。为了保证签名的落实,宣武医院与一家做数字认证的第三方公司合作,通过电子签名、手机扫码等方式,将三方核查全部信息化。这样就可以在后台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也能在面对法律纠纷时更好地保护医生和专家。

信息化贯穿宣武医院整个闭环管理的全过程,让每个节点都有数据留痕、时间记录和操作人员的记录,这样做是为了将来无论是从医疗管理,还是从护理管理的角度都能进行回溯和分析,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从2012年到2017年,宣武用五年时间完成了整个住院和急诊的无纸化。一家医院做无纸化并不代表不用纸,“无纸”其实是“少纸”。达到“少纸”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医院的业务系统越来越健全,覆盖越来越广;二是流程越来越精准、精细化。如果所有流程都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打通,自然就不需要纸了。

宣武医院也很注重信息的归档和备案。宣武医院前台运行的数据通过业务系统、签名、流程再造等环节产生。比如患者出院之后,包括EMR、LIS、RIS等各个系统的数据会形成信息化归档,然后对归档文件做清单和院签,确保各个业务系统前台运行的数据是合法可信的。

完善数据治理,以评促建

梁志刚归纳宣武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就是按照国家评审要求,借鉴国际同行有价值的顶层设计理念,首先解决技术问题,然后解决管理问题,最后解决应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业务系统做得“健康”,满足医院的需求。

下一步,宣武医院首先要完成数据治理大数据建设,数据治理体现的是医院管理的水平,绝对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大数据则更多来自于宣武医院的学科建设和BI数据库。举例来说,宣武医院是国家老年临床医学中心,在做老年人手术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时有很多量表,包括术前评估、术中记录和术后随访,宣武医院所有的外科系统都参与其中,这些数据才是真正做好学科建设的重要工具。

再如,宣武医院正在开展帕金森症整合治疗,这需要联合多中心的数据来做顶层设计。首先要建立标准,这是数据治理最基本的工作。这之后就是做好“互联网+医疗”,让医生能够跟患者更方便地进行互动。这项工作有两个好处:一是为患者解决了看病咨询的问题,让很多患者不用专门来医院就诊。二是通过信息化让公立医院的服务延伸,增强了医院本身的竞争力。互联网医疗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线上的健康咨询或疾病咨询,从而增强患者对医院服务的粘性。

宣武医院第二步要做的是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通过咨询服务,专家可以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健康咨询,同时也为需要进一步诊疗的患者为其提供预约诊疗途径。这其实是很多医生需要的,他们喜欢跟患者交流,喜欢宣传自己,因为时代在变、理念在变,所以医院的医疗模式、管理模式也要随之改变。

第三歩,宣武医院要遵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每年提出的要求来完成工作。

第四,要做好多院区建设。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做好多院区之间的医疗业务、数据管理的协同,这也是很多医院都面临的工作。

梁志刚表示,要考虑如何建设、布局才能让信息化为医院运行提供最大化支持。宣武医院下一步要积极参加国家卫建委评级评审工作,这些评审也是宣武医院不断学习、不断与外界接触、不断实践的过程,从而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小助手二维码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等实名信息)

【责任编辑:孙鹏】

赞(1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梁志刚:信息化建设须顶层设计与细节并重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