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东直门医院刘春玲:信息化助推多院区业务融合的思与行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朱小兵

“东西南北寻医问药,看中医首推东直门”——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简称“东直门医院”)门诊大厅楹联中的一句,充分显示了这所1958年建院的中医标杆医院的自信与底气。

2011年8月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与通州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通州区中医医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东直门医院与通州区中医医院正式“联姻”,合并为一个医院,实现了医疗改革和医院发展历史性的突破。

“两院融合,文化先行”。直至2018年,两院区在信息化方面仍继续沿用此前各自建设的业务系统。不过,随着医院业务的快速迭代,业务系统的“松散融合”逐步阻碍了医院的发展:由于信息系统的不一致,院区之间信息割裂,业务不合、数据不合、财务不合,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管理不合,对外看起来是“一家人”,对内却是“涛声依旧”。为此,院领导将此前负责通州院区信息化的刘春玲任命为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希望她能统筹规划两院区的业务系统融合的信息化建设,帮助医院加速业务融合。

这就是近三年来刘春玲的首要工作任务。“天天埋头在系统升级、流程优化和项目协调工作中。所幸到2021年底,最忙、最乱的时候已经告一段落,两院区的业务系统融合终于见到了一丝曙光。”2022年1月中旬,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春玲接受HIT专家网访谈,介绍了信息化助推两院区业务融合的最新进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刘春玲

下定决心,统一医院核心业务系统

当前,医院单体多院区融合下的一体化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两种策略与路径:一是架设集成平台,整合基础业务系统,通过平台进行业务交互;二是多院区使用同一套HIS、电子病历等业务系统,实现多院区业务一体化。

2018年,刘春玲带领团队对两个院区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摸底分析,并走访多家医院考察取经,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通州院区的HIS系统自2009年开始使用,与现在使用的LIS、PACS、EMR、移动医护等系统的耦合度较高,业务开展情况较为广泛与深入,HIS系统的架构与流程目前可以满足医院的业务发展需求;相比而言,东城院区的HIS系统自2003年开始使用,20年前的HIS系统架构、数据承载力、功能可延展性等都已经达到极限。

刘春玲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选择架设集成平台进行融合,相当于在基础架构层“埋雷”。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需求的与日俱增,平台的未来发展必将是不扎实、不稳定的。

与此同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信息化发展需求,医疗行业正在酝酿新一代HIS转型,以应对互联网医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电子病历评级、智慧服务评级等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答题”。综合考虑内外多方因素,刘春玲认为:更换核心业务系统、统一HIS,实现两院区业务系统一体化,是东直门医院两院区业务系统融合的最佳路径。

自东直门医院决定启动此项工作开始,从调研需求、选型论证、招标采购到数据准备、硬件配套等过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更换并统一HIS系统,对我来说真是责任重大、压力山大啊!”刘春玲感叹道:“谁不知道医院换HIS系统,信息中心要扒几层皮,何况我们是两院区分别日均5000人次门诊量的大体量医院。要在不停业务的状态下切换HIS,无异于人在跑步的过程中实施更换心脏手术,其难度想想都让人头大。”

困难再大也要迎难而上。2020年3月,东直门医院开始正式推进两院区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工作,策略是:根据单体多院区的建设思路重新设计信息系统架构;对标改造升级通州院区现有的全线业务系统,使各系统功能达到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5级的标准;最终将通州院区的系统平移到东城院区,达到一体化建设目标。

据刘春玲介绍,新系统大多数的功能设计均以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6级以及7级的标准进行规划,希望两院区业务系统融合后,东直门医院能快速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等更高级别的信息化建设。

打破传统的“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

作为医院核心业务系统,HIS系统的模块众多,其中,门诊医生工作站可谓医院信息化的“窗口”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好用与否,将对医院的医疗秩序与医疗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刘春玲认为,此前门诊医生工作站存在通用性功能过多、界面排版不合理、用户体验不佳、上手难度大等问题。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曾对医生工作站的功能使用频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非常用功能”占比达55%,说明系统界面的冗余功能按键较多。另一方面,医生工作站与电子病历系统间的耦合度低,医生在书写病历与下达医嘱时需多次来回切换系统,影响问诊效率。同时,过于复杂的系统架构导致后续的配置繁琐、维护困难;无法脱离Windows系统运行等问题,也将对医院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

经过广泛的需求调研和系统选型后,“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进入东直门医院的考察视野。东直门医院认为:这款全新的门诊医生工作站能解决现有的业务痛点问题,符合医院的实际使用需求。

首先,界面设计打破医生工作站的传统组织方式,遵循SOAP临床思维,更符合医生的问诊习惯。

为什么叫“一张纸”?因其类似传统纸质病历的信息呈现形式,按照临床医生的SOAP思维方式(S:主观部分,患者主诉或自己的感觉;O:客观部分,医护人员通过体格检查的临床发现;A:评估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或诊断;P:计划部分,医护人员的治疗处理),将病历、医嘱等信息放置在同一页面上。医生在书写病历与下达医嘱时,不需要进行页面切换,仅需上下滑动鼠标即可。系统还在页面左侧设置“导航”按钮,方便不同类别信息的快速定位与编辑。“病看完,病历也写完了,信息都在一张纸上,一目了然。”

“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将病历与医嘱放置在同一个页面上

为提升门诊效率,“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提供多种便捷功能:在“诊断”部分,可调取患者历史诊断、医生常用诊断等;在“医嘱”部分,将检验、检查、处置、卫材、成药、配方(中草药)等不同类型医嘱进行区分,支持医嘱套餐的个性化设置;查询功能更加丰富,如可查询统计“本周内的抄方患者”等;提供“参考知识”“合理用药”等功能;基本实现结构化,有利于后续科研数据需求。

其次,系统从C/S转为B/S架构,解决配置繁琐、维护困难等问题。

“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采用B/S架构,客户端基于浏览器进行使用,安装方便,升级简单,无需复杂的实施工作,能更好地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且可跨平台部署使用、可基于国产操作系统运行、使用跨平台开源数据库,避免了对Windows系统的过度依赖。

2021年7月,经全院培训后,“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在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率先上线使用。由于“一张纸”的界面设计简洁,没有繁杂的菜单与功能按钮,在实际培训中,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临床医生就能快速上手,全新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为临床医生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来自临床部门与信息中心的双重“获得感”

目前,东直门医院医务人员已实现常态化跨两院区办公,数百名医护人员跨两院区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据刘春玲介绍,医生通过浏览器登录“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后,在“登录系统”环节选择本次出诊的院区,系统将自动识别医生可以进入哪些系统,新旧系统数据互通,患者历史数据可查,不仅满足旧版医生工作站问诊相关的所有功能,更进一步完善了门诊医生工作站与HIS其他子系统的协同共享,从而帮助提升门诊效率。

以查看检验报告为例:医生在新版工作站查看患者历次检验报告时,仅需点击“检验报告”按钮即可,耗时在1秒左右;而旧版工作站需多步操作,全程耗时近10秒。中医医院存在大量抄方患者,过往医生在复制医嘱时需来回切换界面;新版工作站支持历史医嘱的一键复制,极大地提升了抄方效率。

系统界面的自定义功能也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欢迎。“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支持不同专科(如中医科、脑病科、口腔科、便民门诊)、不同医生根据实际需求,配制不同的界面内容,从而实现门诊系统的专科化与个性化。

“一张纸门诊医生工作站”支持不同专科、不同医生根据实际需求,配制不同的界面内容

从医院信息中心的角度来看,同样有很强的获得感。从2021年7月上线以来,系统处于快速迭代期,信息中心会根据临床医生的使用反馈,进行优化改进。“只有临床真正用起来,才能发现真问题与真需求。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与临床沟通需求,每天都在功能迭代。”据刘春玲介绍,“快速定位”的功能就是临床医生在使用中提出的需求;有医生表示不习惯“医嘱分类”,系统增设了编辑按钮,支持医生自由录入医嘱,系统再自动对其进行分类。由于采取B/S架构,系统可实现后台无感更新,这为快速迭代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希望能为门诊医生提供方便实用的工具,减轻工作负担,提高问诊效率,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直接面向患者进行交流。”刘春玲认为,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升级实现了门诊接诊全流程的数字化,优化了门诊管理的信息流程,将对医院门诊业务的改进产生深远影响。

且行且思的融合之路

在刘春玲的工作规划之中,门诊医生工作站仅是院区融合一体化信息化建设的开端,后续还包括挂号缴费、检验检查、药房、血库、体检等多个业务模块的升级换代,“在原有架构中不太好实现的一些便民惠民应用,如诊间预约、分时段预约、线上线下互动等,我们都将进行尝试。”

东直门医院的日门诊量在1万人次左右,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时最多不能停机超过4个小时,而且必须考虑完善的回退机制,从而避免影响医疗业务的正常运行。近半年时间内,仅通州院区的HIS提供相关业务系统的断网升级就进行了55次。刘春玲认为,两院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备的切换方案,特别是将系统平移切换到东城院区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新旧系统之间的接口服务、数据传输与管理等问题,更为复杂。目前,东直门医院采用“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式稳步推进。

相较于新建院区,两个已经正式运行的大体量医院的业务系统整合难度要更大一些,经常会涉及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再造等“技术之外”的问题。对此,刘春玲表示:“一边推进、一边协调、一边完善,我们希望在信息化的助推下,加快实现组织业务一体化。”

展望未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建设都已经列入东直门医院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这为刘春玲及她的团队带来了新的任务与考验。“在设计单体多院区的信息系统架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刘春玲说:“异地院区的医保政策、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等可能都是不一样的,HIS系统基础字典目录的维护该怎么设计,才能满足医院单体多院区业务分合需求、快速复制平移搭建系统等问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秦勉】

赞(22)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东直门医院刘春玲:信息化助推多院区业务融合的思与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