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刘海一:是什么在掣肘医疗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 | 2021年南湖HIT论坛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姜浩 根据录音整理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的‘神经系统’。高质量医院信息系统是多学科和专业的综合。”在由HIT专家网主办的2021年南湖HIT论坛上,清华大学长庚医院信息部原主任刘海一总结了高质量医院信息系统的四大特点:符合医疗工作规范、管理流程合理、系统架构适宜、技术运用恰当。

然而,观察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定距离,这种差距体现在信息规划、系统设计、流程管理、技术运用等方方面面。为理清影响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各类现实因素,刘海一主任从具体医疗业务、医院及医疗信息化行业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剖析。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信息部原主任 刘海一

从具体医疗业务层面观察

从具体的医疗业务处理环节观察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现状,如下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是处理流程的合理性问题。部分医院仍沿用手工业务处理流程,未考虑计算机处理的特点。例如:在检查申请的扫描核对环节,虽然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仍要传递纸质检查申请单,或者将纸质申请单扫描给检查科室,业务流程并未得到真正简化。对此,刘海一表示:“高质量的信息系统不能完全沿用手工业务的处理流程。”

其次是处理功能的必要性问题。如果在某一环节加载了过多的信息处理,或是信息系统内置的流程设定考虑不足,将导致医院信息系统在支撑业务时的运转速度变得极为缓慢。例如:某医院的病房医嘱产生每次的执行记录时加载了大量的无关处理,导致护士每天对医嘱的确认都需要等待25分钟,严重拖累临床的工作效率。

再次,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缺乏连通性。具体表现为:信息系统缺乏与上下游系统的连接;系统之间没有数据共享;医护人员在不同系统间重复进行数据录入工作,无法保障信息正确与及时;医护人员为获得信息需要反复在不同系统间切换,在不同的环境下才能看到日常工作需要的完整数据等。

第四是信息的精准性问题。目前,很多医院信息系统加载了智能化提示功能,在医疗处理过程中,弹窗频繁出现,部分提示内容与患者信息无关联,干扰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且没有选择控制的余地。这种“信息饱和”的现象,不利于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高质量支撑。

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刘海一认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不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特性;医院的个性化需求造成软件不能汇总合理流程与功能;软件设计师不熟悉医院的业务需求与流程规律;开发工程师未能对需求进行深入梳理与归纳。

反思上述原因,刘海一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想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医院信息系统,就需要在信息软件设计阶段‘下功夫’。”这要求: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医疗工作内容与流程,分析与抽象业务需求;医院信息部门要与医务人员沟通交流,并进行培训;可参照建筑设计的方法不断细化设计,同时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也需要有充分的投入;软件要有能够适应常见需求的配置。

从医院层面观察

从医院层面观察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刘海一指出三大问题需要警惕。

首先,医院缺乏整体信息规划。具体表现在:医院信息规划是用信息化方法支持医院总体目标实现,但许多医院的信息规划变成了信息科的工作;各个专科的需求、意见和厂商产品功能成为主导,信息部门沦为功能需求的“传声筒”;医院采购各个系统时注重功能,而轻视协同联通。

其次,医疗业务处理规则不适应信息化流程。医院未根据信息化处理特点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常见问题包括:医嘱必须开立收费价表中的项目;申请单还需要确认收费章;检查预约必须到检查科室安排;医嘱中必须开立计价材料;信息系统中的授权必须信息科执行等。

第三,整体系统数据规划不合理,信息系统缺乏长期运行支持。举例来看,大多数医院信息系统的存储管理、系统效率均无法满足法律法规对病历保存期限(门诊病历保存期限为患者最后一次就诊后15年以上;住院病历保存期限为患者最后一次住院出院后30年以上)的要求。

刘海一认为,要想实现医院层面的高质量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医院自身要有整体信息规划;二是医院要有能够实现整体规划的信息系统产品。他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是为了从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角度提出电子病历系统应实现的功能,推动医院医疗信息的整体规划,指导电子病历系统选择恰当功能,同时引导厂商之间信息系统产品的协同工作与数据共享。

从医疗信息化行业层面观察

从行业层面观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刘海一认为存在以下四点不足。

首先目前医疗信息产品处于手工生产水平,整体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每个厂商的产品都是从头开发,缺乏技术和质量积累;企业内部软件开发分工不足,开发效率低下;与医疗业务的复杂度相比,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标准规范严重不足。

其次,企业之间产品重叠过多,缺乏分工合作。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行业落地标准少,应用不足;企业间缺乏产品层面的分工合作,扩大产品功能外延成为无奈之举;大环境不利于单项产品发展,企业无法专注于特长的发展,基础工具开发商支撑条件不足等。

再次医疗信息化行业投入不足,进而又衍生出三类问题:(1)缺乏高素质的医疗信息化从业人员,缺乏深入了解医疗行业情况与流程、信息规划与设计功底深厚、能够持续追踪新技术与医疗管理发展、有充分的实战经历积累经验与提升能力的信息化“强人”;(2)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方式急功近利,企业对快速投入回报的追求,致使软件无法迭代至优质产品阶段,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粗放,产品质量完全依赖于基层程序员;(3)标准建设与应用缺乏投入,信息标准的应用缺乏投资,无法形成标准化环境。

最后行业对系统架构与业务模型研究不一方面,医疗信息化企业在基础架构领域投入的研究力量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系统架构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对医疗业务模型的分析研究不够,对国外标准、规范也缺乏深入学习和分析,未能按照我国医疗的规范、流程以及医务人员培养特点形成适合我国特色的医疗信息业务模型。

针对上述问题,刘海一提出建议:对于医疗信息化企业而言,业务需求分析是最核心的基本元素。企业应深入分析业务需求,设计出恰当的系统功能,例如细化医嘱下达处理的功能与信息交换内容。“医疗信息化行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向建立工业化开发方法的方向发展。如:选择合适的系统架构,抽象出具有通用性的功能模块或服务。”同时,刘海一也强调:系统开发团队的构建一定要结合业务专家与信息专家。

刘海一总结道:“医院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信息人员、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密切合作才能够实现。行业的标准化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使标准落地实施。”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秦勉】

赞(7)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刘海一:是什么在掣肘医疗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 | 2021年南湖HIT论坛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