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经过四个多月的业务实战磨合,天津如期、高效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以下简称:国家前置软件)的试点任务。”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情报所所长刘军说。
从2024年3月开始,国家疾控局选择三个省市(天津、湖北、安徽省合肥市)开展国家前置软件集成部署应用试点,为全面推广部署国家前置软件奠定了基础。
分类试点 梯次推进
“接到国家试点任务后,我们按照分类试点、梯次推进的原则,确定了试点医疗机构。”刘军介绍,天津将试点医院分为“国家试点”和“市级试点”两类,其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3家医院作为国家试点单位;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天津市津南医院、天津市三潭医院、天津市红桥医院4家医院作为市级试点单位。
“之所以将试点单位进行分类,我们的思路是,既要统筹推进、规范流程,又要看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差距、分类实施。”总结试点经验,刘军介绍了天津市的主要做法:
首先是“强化组织”。成立市级和医院两级专班:市级专班由市疾控局分管领导、市疾控中心和区疾控中心信息化业务骨干、技术支持公司组成,统筹推进项目开展;医院专班由院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任组长,公共卫生、信息、临床医技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本单位试点工作。两级专班通过定期例会、技术研讨、现场交流等机制,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确保试点工作进度、成效的同质同步。
其次是“评估风险”。市级专班组织业务和信息部门、技术支持方,召开综合评估会,分类评估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院可能遇到的问题,研判医院运行风险、实施难点,综合确定试点医院的实施策略。
第三是“统筹实施”。市级专班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实施标准,一体推进。市级专班不定期深入试点医院进行过程督导,技术支持团队24小时线上响应,并在关键节点提供驻场服务。
第四是“资源保障”。按照国家前置软件的服务器软硬件环境配置要求,市级专班结合天津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集成部署国家前置软件,由市财政资金统一为每家试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台自主可控、符合安全管理需求的前置机。同时,市级专班积极争取市政务资源管理部门的支持,第一时间打通基于政务外网的医疗机构与国家平台的信息通路。
第五是“评估效果”。通过工作简报制度,及时了解试点医院开展情况,收集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
当前,天津3家国家试点医院均已按要求完成与传染病监测相关20个数据表单及30多个值域代码对照,实现标准化数据采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与国家前置软件对接,实现传染病相关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实现智能化工作与数据流程闭环,包括:传染病报告卡的自动生成与审核、待确诊患者报告提醒、传染病高风险患者提示等功能。
同时,4家市级试点医院已全部完成国家前置软件部署工作,数据接口对接和调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为后续全市推广积累经验、固化做法。
模式变革:“真正解放公卫监测这支队伍”
作为天津市3家国家试点医疗机构之一,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是一家以急救医学、器官移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市级医学中心之一,现有床位数2300余张。医院公共卫生处有传染病信息上报专(兼)职人员5人,2023年上报传染病病例2万多例。
成为国家试点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立院级专班,由主管副院长任组长,由公共卫生处牵头,协同信息、医务、门办、药学、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明确分工,全线推动工作。据了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是公卫专家,院长是肝病专家,均非常关心并直接过问工作专班的推进情况。市级专班领导多次到医院调研指导,业务骨干直接驻点,帮助医院进行部署。
“以往在传染病病例上报中,存在最影响上报效率的两个难点:一是由于临床信息系统与传染病直报系统未连通,上报人员需要对传染病报告卡信息进行大量手工录入;二是部分检验结果出得晚,临床医生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已经下门诊了,未能及时看到阳性结果,公卫医生需要及时联系临床医生沟通未确诊病例信息。”据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公共卫生处处长刘蕾介绍,部署应用国家前置软件后,这两个难点问题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针对确诊病例,国家前置软件可直接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抓取信息,经公共卫生处审核后,即可实现自动上报,帮助上报人员摆脱过往大量手工录入的重复劳动;
针对待确诊病例,国家前置软件实现了阳性结果的自动抓取与患者信息匹配,通过系统向临床医生发出提醒,有效避免迟报、漏报。
“国家前置软件的部署,对临床医生和公卫上报人员的工作体验都有很大提升。”刘蕾谈到,通过前期调研设计,医院在软件部署中充分融入医院业务流程,以不干扰正常诊疗为原则,尽量做到“让临床医生无感”。“以前出现阳性结果的未确诊病例时,公共卫生处通过电话形式联系临床医生,现在则是通过系统界面提醒,对医生的干扰更小。”同时,国家前置软件将公卫上报人员从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能将精力更多用于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的审核,进一步提高上报质量。
身为医院公共卫生处负责人,刘蕾切实感觉到了国家前置软件带来的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的重大跃升,尤其在提升传染病报告卡的上报效率、上报质量,避免迟报、漏报等方面,成效显著。“我们的试点经验,充分验证了这一模式、这一通路是切实可行的。”
试点是一次“实战”检验
“落实国家前置软件部署应用的试点任务,是对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队伍整体实力的一次‘实战’检验。”刘军认为,国家前置软件是国家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为高效高质完成这一国家任务,省级疾控机构是承上启下的枢纽,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并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是强化医疗机构对国家前置软件的认识和接受度。要通过解读、宣传、培训、督导等方式,争取与医疗机构达成统一认识和普遍认同,强化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细化传染病责任清单任务,将“前置采集”列入考核清单,并强化结果运用。
二是强化国家前置软件的业务管理协同。建议从国家层面统一出台国家前置软件的业务应用规范或指南,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国家标准和规范。
三是推动国家前置软件的功能持续优化。系统总结试点经验,优化软件功能、内容,确保部署后的稳定性、可靠性,并根据业务需要,持续更新迭代;丰富和完善医院端的传染病风险提示场景,探索基于省级平台的预警支撑,拓展医生端应用场景。
四是强化国家前置软件的网络安全管理。国家前置软件是传染病监测预警实现“一网统管”的关键节点,建议国家层面在合理划分网络边界、科学厘清各方责任、适时调整安全防护策略等方面,对省级平台和医疗机构加以规范、加强指导。
“如期、高效完成国家任务,为天津高质量建设省级信息平台,以及在全市推广部署国家前置软件,奠定了业务、技术和实施等方面的基础保障。”刘军展望,天津市将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固化业务流程、服务保障、网络安全等运行支撑,按计划、按步骤实现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部署国家前置软件的“全覆盖”。同时,天津市将聚焦“可用可靠”,逐步完善多维数据监测预警模型,提早谋划数据创新应用,充分发挥国家前置软件在支撑决策、惠民便民、跨部门应用等方面的赋能作用。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陈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