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供稿:创业慧康
2025 年 8 月,苏州市立医院(集团)迎来两大里程碑事件:8月22日,全新的核心业务系统在最后一家院区道前院区顺利切换上线,标志着集团“一院六区”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完成;8月27日,“智慧医疗一体化数智平台示范旗舰医院”揭牌仪式在太湖总院举行,标志着智慧医疗建设进入新阶段。
苏州市立医院是苏州市规模体量最大、门急诊量最多的公立三甲综合医院,拥有5000张床位,已形成“1+3+2+N”的集团化发展格局:“1”是太湖总院,目标是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显著、高精尖资源集聚的高水平医学诊疗中心;“3”是道前院区、白塔院区和山塘院区3个老院区,主要侧重布局呼吸、消化、心脑血管、老年、肿瘤、儿科等高需求、常见病诊疗服务;“2”是苏州市康复医院和苏州市妇幼保健院2个专科医院,分别聚焦康复诊疗和妇女儿童健康服务;“N”是紧密协作的医联体单位,不断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扩容、提质扩面,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一个市立一朵云”,一院六区协同发展
2024年,苏州市立医院(集团)启动新一代智慧医院提档升级工程,秉持“一个市立、一朵云”原则,引入创业慧康新一代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基于微服务架构,医院通过平滑升级与灰度发布技术,高效整合六大院区的数据及信息标准,实现分步快速上线:2024年8月,妇幼院区核心系统率先上线;2025年8月22日,道前院区实现并网。在12个月时间里,新系统在苏州市立医院(集团)“一院六区”全面上线。
创业慧康新一代Hi-HIS系统的全面投用,苏州市立医院(集团)六大院区协同发展的城市医疗集团格局更加完善,集团化业务服务能力从共享、协同、管理三个维度得到全方位加强。
在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方面,医生能够跨院区调阅完整的病历信息,大大提升了诊疗效率,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在强化协同诊疗能力方面,形成“总部引领、院区协同、患者受益”的新型诊疗模式,进一步放大市立医院的整体服务效能。
在推动集团智慧决策方面,从医疗服务质量、运营效率、药品耗材、科研教学等多维度提供决策数据支持,使医院管理者能够从“单院区管理”跃升为“集团化治理”。
苏州市立医院(集团)还进一步强化与区域医疗机构的对接,推动与社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数据互联互认,形成“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三级联动的整体格局,探索“医共体+医联体”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全市医疗服务的整体能级。
通过这一模式,苏州市立医院(集团)不仅实现了多院区一体化、全流程协同化、全场景智能化,更为未来多院区扩展与集团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基础,提升了医疗管理与服务的整体效能。
AI大模型联合实验室为智慧医疗再添引擎
2025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集团)与创业慧康联合成立AI大模型应用联合实验室,成为区域内率先开展AI大模型探索的先行者。实验室依托创业慧康的BsoftGPT能力平台及核心的启真医疗大模型(QizhenGPT), 正从两大前沿方向深度赋能临床,为智慧医疗再添“文书助理”与“风险哨兵”双引擎。
一方面,打造高效的临床“智能文书助理”。 实验室正积极探索以“人机协同”模式,利用启真医疗大模型深度分析患者的既往就诊记录、主诉及检验检查结果等多维度信息,智能辅助生成标准化、结构化的医疗文书初稿。该应用旨在减轻医务人员的文书负担,辅助提升医疗文书的完整性与规范性,为临床诊疗质量与科研数据积累提供坚实保障。
另一方面,构建前瞻性的“智能风险哨兵”。 实验室引入了AI关键患者精准追踪系统(APTS),该系统如同医院的“智能雷达”,能够基于AI算法,自动识别并持续追踪院内的高风险、关键患者群体(如急危重症、围手术期患者等),实现从入院到出院的全周期、前瞻性管理。APTS能够辅助医护团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主动干预,从而有效降低非预期事件的发生率,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
未来,实验室将推动AI应用从“辅助生成”向“智能决策”迈进,通过研发更精准的专病模型和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医疗智能体(Agent),让AI原生技术赋能医疗健康全流程。特别是逐步拓展至慢病管理与医联体协作领域,借助大模型释放数据价值,实现辅助诊疗、数智决策及医疗数据跨区域流通利用。
苏州市立医院(集团)正以持续创新的姿态,走在全国智慧医院建设的前列。未来,创业慧康将继续与苏州市立医院(集团)同行,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擎,推动临床、服务、科研、教学四位一体的城市级医疗集团智慧转型。双方将不断探索AI大模型、互联网医院、数字孪生、智能运营等前沿方向,共同建设更加开放、融合、智能的“市立智慧医疗生态圈”。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