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健委发文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提倡“互联网+护理服务”
推动信息技术与护理工作深度融合。
推动信息技术与护理工作深度融合。
规范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行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继续深耕智慧就医场景。
将网站、移动应用等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神经末梢”全面纳入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围绕全流程就医、办事,激发网站和移动端应用的活力,持续推动信息化便民惠民取得实效。
网罗“两会”上关于HIT的那些热点话题。
“一带一路”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将于8月17日-19日在京召开,主题是:“携手共建互联互通的健康命运共同体”。
时代的发展,赋予医疗信息化战略性意义、创新性价值、紧迫性要求。要从信息利用、数据分析、“互联网+”三个层面发挥医疗信息化的创新作用。
微信释放医患连接需求。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医患数据信息共享、共通、共用,从患者角度出发,切实做到“少跑腿”、“最多跑一次”,从源头为妇幼患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体验。
患者在手机上通过“同仁医院”微信公众服务号即可实时获得报告和影像,节省了就诊时间。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智慧医院国家标准为依据,建设成一体化平台、七大集成、九大应用、三大体系面向健康服务的智慧医院。
通过微信、家长学校、智能床旁、儿联体、互联网医院的实践,突破了信息交换壁垒和时间地域限制,创新了组织形式、服务流程、运行模式和技术业务,形成了一种全流程、线上线下、医患互动、区域联合、协调统一的儿童健康服务模式。
单位面积服务患者人次多是华西二院的一大突出特色,2017年门急诊病人总量近200万人次。医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改善医疗服务,收到显著成效。
患者在家即可享受专业权威的诊疗服务和日常的健康管理,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网络,提升百姓医疗服务获得感。
以病人中心,分析诊疗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 “让数据多跑路,让病人少跑路”。
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覆盖了全区所有社区乡镇,实现了远程诊断。
马化腾说,过去两年数字中国已经在五个领域扩展和推进:民生政务、生活消费、生产服务、生命健康和生态环保。腾讯希望助力“五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通过平台和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把医患双方连接起来,打造为肾病患者和医生服务的专病管理平台。
12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文件,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浙江省人民医院与腾讯公司在杭州揭牌“人工智能医学联合实验室”,携手利用“腾讯觅影”展开AI+医疗的研究和应用。
AI+医生,不是代替医生而是辅助医生,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最后受益的是患者。
医护人员、老百姓对互联网医院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
2017年4月,镇江成为全国第二个医保移动支付城市。
如今,已购买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健康险产品的患者,到上海龙华医院就诊后,即可享受以商保24小时快速理赔为核心特色的“医保+商保+自费”的一站式综合支付新体验。
医院的企业号与服务号便是医院打通智慧医疗的“任督二脉”,医院的客户关系管理将可以离开电脑,从PC端转移至移动端,形成一个虚拟的云HCRM和云呼叫中心。对于患者将更加方便,从服务号发起请求,医护人员将可以从企业号接收到消息。医生也可以从企业号...
2016年卫宁健康确立“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双轮”意指传统的医疗信息化服务业务+创新的互联网+健康服务业务。前者是卫宁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后者将是卫宁健康决胜未来的战略方向,卫宁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双轮融合发展的道路,为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与社会...
厦门市从2012年就开始探索慢病的分级管理,随着厦门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逐渐摸索出来一个以“慢病先行、急慢分治、上下一体、三师共管”为主要突破口的慢病分级诊疗模式。
杭州解决就医难、增强人民幸福感的 “智慧医疗”模式,已经被国家层面所认可,作为全国深化医改的典型案例之一,面向全国推广,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学习的样板。
随着数字切片、云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亚专科的病理会诊、教学、质控、临床协同诊断正在形成一个“互联网+病理”闭环,并实现多终端(PC、pad、APP、微信)适配。
最新评论
《意见》要求:“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跨部门、跨机构公共卫生数据共享调度机制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进医疗联合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化管理。”这是明白人写
运维能力弱或者经费较少的民营医院、二级医院及部分三级医院,倒是可以考虑应用全国统一电子病历,甚至是区域内的云HIS。
“你心中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什么样的?”,非常赞同任老提出能有一个示范实验室的倡议。一个共同探索,共同交流的平台,各种思路在这里碰撞,各种技术在这里实践,能够运营起来就太好了。
及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是否也要同时规范下医务人员的书写行为甚至是对病历书写的管理行为,对电子病历书写的规范认知也是制约电子病历标准化、规范话、共享等重要因素;电子病历系统毕竟是提供病历书写的工具,要看使用
信息化发展的这些年,大家都在追求“高大上”的东西,往往忽视了最基础的东西,基础不好,再高大上的东西都是在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