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设备处 朱晨
这个“五一”小长假,微信朋友圈几乎被“魏则西事件”及相关评论文章刷屏,其中批评、讽刺者居多,还有指导患者如何网上求医的科普,偶见一篇某度自己解释或者抱怨的文字,也很快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所淹没。
笔者在此无意研究网络医疗广告或者医院排序的合理性。利用互联网进行医疗服务营销已经有了10多年的历史,相关管理部门对此一直没有“痛下杀手”“乱世重典”,想必是有不同的考量;更无意探寻医疗技术和互联网医疗的准入方案。抛开技术认定的复杂性不谈,面对蜂拥而至且国家力挺的“互联网+”大潮,有关部门也并未有过多的干预与规定,可能也是不敢轻易设槛或者say no吧。
只想探讨一个问题:这个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医疗信息化相关从业人员的录用和培养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
医疗信息化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包括卫生行政机构信息工作人员、医院信息工作人员、医疗行业软硬件供应商工作人员、医疗相关媒体工作人员等等。这些从业人员可以来自四面八方、专业五花八门,但还是应该遵循必要的录用要求和培养机制。
首先,必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清醒认识到,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直接面对的是生命健康,是不可重复无法重来的服务对象,每个行业人员都应该有敬畏心和慈悲心。
业内所处理的每一个流程、码出的每一个程序、制造的每一件产品、宣传的每一个推介等等最终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作用在临床患者、甚至就是自己患病的亲朋好友身上。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慈悲,只是希望利用资本的浪潮在行业里捞取自己的好处,那只能是恭请走人、恕不远送了。
其次,要维护医疗信息化生态圈的和谐与稳定,并维护其良性循环有序发展,需要从业人员怀有平常心和公德心。
有人的地方必定有竞争,更何况是在风起云涌的医疗信息化江湖,但无论是谁,参与了医疗信息化的竞争,都应该明白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是医疗信息化发展之路上的一颗铺路石,融合与分享应该是这个行业的主题,保有平常心和公德心才能放下狭隘的本位主义、抛弃阴暗的操作手段,真正用情怀去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前进。
第三,要不断学习真正了解医疗需求和医疗流程。
无论是卫生行政机构、医院还是厂商媒体,专业信息化人才匮乏常常被挂在嘴边,这种专业信息化人才往往是指懂医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业内有许多一线的医护、医技人员纷纷转行进入医疗信息领域,不少人对信息感兴趣或者甚至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术。而仔细研究之下,这些“懂医”的信息人给信息化带来的可能,并不是了解一颗药品的作用机理,或者一种疾病的病理变化,而是由于他们来自临床,更加熟悉了解医疗需求。“懂医”真正的含义,应该是懂得医疗流程。每一个信息化从业人员都需要去学习“懂医”,无论之前是来自何种专业,在把握医疗流程这个培养方向上应该是殊途同归。
近期发生的“魏则西事件”中,某度和某医院在以上三条上全部缺失。此事件中,涉及的医疗信息的主要是媒体推介以及医院信息发布两方面,如果当事医院能遵循敬畏心、慈悲心,则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医疗信息,提供确切的诊疗技术,解决患者切身需求。如果当事媒介能有公德心、平常心,则应当把握媒体的公众职能,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摒弃诸如医疗竞价排名之类的手段,给予医疗服务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起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而不是助纣为虐,成为唾弃的对象。
对于此事,大家尽可以继续提出批评和建议,当事者也尽可以去解释。但当行业从业者甚至是他们的良知出了问题,也许更应该研究的是机制和制度了。“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而这个机制和制度的改良,应当先从用人开始。从某些浮夸的公司老总到某些无畏的营销人员,还有某些傲娇的甲方、某些逐利的媒体,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定位以及从事这个行业对自己的切实意义。
同时,对“魏则西事件”的深入研讨,还应该不止于对相关人员单位的道德审判,而且需要呼吁相关主管部门承担起应有的职责,严格规范行业行为,惩治害群之马,还行业以良性环境。
对于卫生行政机构和医院而言,则须尽早建立医院信息化工作人员职称体系和信息人员编制规划,以完善的职业发展目标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工作的发展,应对“互联网+”浪潮的挑战。
【作者简介】
朱晨,网名:心在自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设备处处长,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虽从事医疗信息工作和医疗设备管理十余年,依然写不好代码修不了设备;社会兼职五六项、工程临床双职称;关注医院管理、了解业务流程,常常异想天开、偶尔胡言乱语……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