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任连仲专栏】卫生信息化建设:创新的空间在哪里?

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永远是,技术架构为业务架构服务,技术手段为架构实现服务,而设定任何业务架构的目标都永远是最大程度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弄清需要干甚么(或者说给用户提供甚么),再研究怎么做。前者是实质,后者是手段。当然,技术手段也要创新,但总的立足点应该是在提升用户价值过程中创新。

卫生信息化建设:

创新的空间在哪里?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任连仲(renzhuren@sina.com

近些年来,对于医院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一些企业在目标和方向上有所偏离,过于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而在用户最为关心的功能效能的增加、效率效益的提高、运维和管理方便乃至性价比的提升等方面所花功夫甚少,从而导致或市场营销不畅,或企业效益不佳,最终使相当一批用户感到失望。

早在十年前,正值一大批用户用上医院信息系统之后,期望系统的功能继续增强、性能继续改善,也就是用户热情相当高涨的时候,有的医疗IT企业,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多层结构的研究和运用上,为此消耗了大量时间和宝贵资源。结果又怎么样呢?正如用户说的,折腾一阵“还不是原来那点功能吗!”实际上是费了力气而没讨到好处。原本指望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缩短实施及和维护时间,从而降低人力成本,结果,在这一目标上也没有见到实质性的成果,倒是进行这番折腾的医疗软件企业,要么走向衰退,要么失败。苦不堪言的是那些为此付出辛劳的医院CIO们,忙活几年而没有获得新的功劳。

再例如,有的企业用去很多精力研究“通用”的、甚至想象成“万能”的集成手段,以及某些不很实际的“标准”,目的是为了协同方便;还有的企业过于在非系统实质功能——如操作界面、系统安全等方面大做文章,而忽略了在系统的功能增强方面的提升。这些企业得到的差不多也是同样的结果。

这种重技术运用而轻视功能开拓的事例还有很多,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着。

全面观察我们的医疗IT企业,凡不紧跟用户需求,不把增强系统功能、为用户创造更多利益放在首位的,或抱着老本不求进取,或过于追逐所谓技术潮流的,大都业绩不佳。而有些专注于临床信息系统的企业,在“专业”二字上一直狠下功夫,把系统做得越来越专,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欢迎,产品线的扩展,也是在“专”的基础上扩展。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样的企业办得越来越好。

其实,卫生信息化建设,第一位的总是要面对使用者不断增长的显现的和潜在的需求,研究怎样扩展系统功能,使信息化不断深入,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医护工作者、各级管理者和患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为他们创造价值和方便。如果说创新,也应该主要是围绕服务的创新。至于使用甚么手段扩展功能和深化应用,总应该是第二位的。

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永远是,技术架构为业务架构服务,技术手段为架构实现服务,而设定任何业务架构的目标都永远是最大程度的为用户创造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弄清需要干甚么(或者说给用户提供甚么),再研究怎么做。前者是实质,后者是手段。当然,技术手段也要创新,但总的立足点应该是在提升用户价值过程中创新。

正如我们在研究CIO能力要素时,大家一致认为“与领导、与一线使用者的沟通、深入的需求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整体规划能力是最主要的,掌握技术手段是第二位的”一样。这并不意味着轻视技术,而是要恰当地处理好两者的主次关系,不可倒置。

我认为,在为用户创造价值方面永远存在着无限的空间,医疗IT工作者一定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只有不断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卫生信息化事业才会越干越红火、越来越有可持续性。

增值空间在哪里?我觉得,仅就目前来说,这个空间非常之大。现略举几例,供同行们参考:

1.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服务,在医院物流管理方面也借鉴“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编者注),压缩医疗物资供应机构,减少库存,从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2.人财物的精细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一些医院已经实施的人财物精细化管理系统(简称为HRP)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比如,与原有的医疗业务管理系统相对独立,造成与医疗业务系统的接口非常复杂,现场的实施工作量相当的大,而且系统的管理大都又另立一套,又给管理增加了新的负担。

因此,如果医院实施一套新的系统,或者有能力在原系统基础上扩展,建议以医嘱为主线,沿着医嘱处理过程,在系统的后台对医疗操作所涉及的医疗费用和医用物资做延伸处理,同样可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这样做的结果,可大大简化了数据的接口,而且业务流程更为合理,更为清晰,透明度更高、更易于管理。

3.充分运用网络,在中心以上医院大力开展“代理检查诊断”、“代理检验”服务,大力开展带有实时的远程诊断和远程教学服务,以协同医院优势资源利用、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真正缓解百姓的看病难。

4.充分运用各种类型的知识库,提高业务操作的智能化水平,将能直接提升医疗业务及各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开展数据资源的利用,深化辅助诊断、辅助治疗、辅助管理、进一步加大为医教研服务力度,将会大大提升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

6.对于区域卫生信息化服务商而言,更应该把提供服务放在首位。充分运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平台,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利用优势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支持医药卫生管理、为居民百姓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而不应该只是建设一个数据交换平台“闲置”在那里无法落地。

7.为使我国的医药卫生信息化事业更为健康有序地发展,由国人自己在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有效方式方法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真正符合国情、符合民族文化特性的医疗信息化咨询服务业更应该是我们努力追求的。

8.改善运维保障机制、简化运维保障手段、减少不断加大的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压力,让信息系统主管有较多的精力用于系统增值建设,也应该提上研发工作的日程。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几点见解,仅供同行们参考。如果觉得有些内容符合你的目标,建议你首先把其中的业务分析清楚,把甲乙双方利益分析清楚,选择合适的用户开展合作,先规划出业务模型、然后开发系统并使其生效。

如果你多花些时间与服务对象进行深入交流,与他们交朋友,定会体验到更多、更为实际的需求,找到更多的价值增长点。

总之,希望医疗IT工作者首先把心思花在为用户创造价值方面,然后再思考用甚么手段实现这些价值。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创新的亮点永远是体现于应用的创新、服务的创新,为用户产生更多价值的创新。

赞(0)

评论 3

评论前必须登录!

 

  1. #1

    终于看到一篇能正确评价技术手段的文章了,确实是这样,技术手段是为了更有效的向用户提供功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以前我一直说,买空调你有考虑用什么技术生产的钢板吗?厂家的技术最终反映在产品功能、能耗、维护等方面,和HIT产品几乎一样,所以关注用什么新技术、新架构,倒不如关注提供了什么功能,维护是否方便,功能是否能跟随用户的需求变化而变化。HIT产品开发的难点是理解和实现用户的需求,有些厂家不在功能上下功夫,而在实现手段上折腾,一些未经验证的技术,以为很好,但真正使用,发觉还不如原来的技术。有些技术在解决某方面的问题上有效,在某些行业有效,但用在HIT产品上就不一定有效了,或小规模有效,大规模无效。
    HIT产品开发,最重要的是人,如果开发人员经常变动,经验就无法积累,这不太可能靠文档来传播,人员稳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tanyiqiang12年前 (2012-11-24)
  2. #2

    :qiang :qiang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医学/医疗/管理+信息学。我们医疗IT从业人员的要逐渐补完一些医学基础课程,如基础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等。在专业基础课程上要补上信息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等课程。要确立搞卫生信息是在“医”,而不是搞”计算机“的基本理念。
    (一个在医疗IT领域从业20多年的老兵的体会)

    夫乃公12年前 (2012-11-24)
  3. #3

    搞技术研发也是需要的,早期HIS对许多数据的采集是非结构化的,而今想要对运行十数年积累的数据进行二次利用你会感到无奈。面对卫生部推出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HIT不去消化不去分析不去开发真正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大概这个标准数年后还是空中楼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搞医院信息化,如今哪家医院没有几个异构的信息系统?如何建立一个数据集成平台,提供给管理者们和学术带头人们一些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和临床信息,还是需要有技术突破的。
    赞同任老的“要面对使用者不断增长的显现的和潜在的需求,研究怎样扩展系统功能,使信息化不断深入。”不少公司来推荐新产品新技术时往往不能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去讲解,实际上还是不了解医院,技术跟实际环境是脱节的。比如说都是医院的资源管理,HIT每每介绍他们的仓库管理、设备管理、**管理时都是相互没有关联的系统,你问如何用HRP的理念去统一管理医院的资源就无法深入下去,你就别想跟他谈人财物的精细化管理了。

    muli0112年前 (2012-11-2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任连仲专栏】卫生信息化建设:创新的空间在哪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