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任连仲
年初,我参加HIT专家网主办的2025年HIT热点趋势研讨会,CHIMA的王才有主任强调“需要与医院业务更紧密结合”,HIT专家网主编朱小兵说“与管理密切结合是我们的魂”。我想把这个调门再拉高,将他们期望的“管”“技”深度融合称作“医院信息化第二次革命”。我们从事的医疗信息化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向着医院各项业务的纵深发展。
何提“二次革命”?
三十年来,我们搭建起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基本实现了医院各项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其成果集中表现为:取消了各类账本;扔掉了计算器;医生只需一两个点击即可看到就诊者的各项诊疗记录,“病案库”和“片库”已无人问津;就诊者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业务操作效率大大提升。更值得提及的是,我们用了比西方低得多的成本完成了上述任务。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医院信息化即将开启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必将深入医院各项业务的深处,开展新一轮创新;自动化、特别是AI技术将无处不在;信息化不再只是信息中心的事,所有员工都将参与其中;医院管理者必将亲自下场,组织协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改革创新的得力抓手,实现“管”“技”深度融合。进入这个阶段,完全可以说医院信息化开启了第二次革命。
进入新阶段,自然有新的“难点”和“堵点”。
我们不需太多地讲“难点”,因为我们都是与困难作斗争走过来的;我们也不怕“堵点”,但需要知晓“堵点”在何处,以便明确进攻的着力点。
我说几个事例,看这是不是新的“堵点”。
事例1。我在HIT专家网上曾发表过一篇短文《追求医疗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把数据放在首位》,建议将分布在各个部门的从事医务统计的力量集中起来,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需求、统一指标、统一算法、统一信息发布,甚至统一SQL语句。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可以彻底解决各方统计“结果不一致”的困扰,二是使医务统计工作走向专业化。当我问及HIT企业主管以及部分医院CIO时,他们都说:“这一建议很好,但这一动作涉及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调动,若不是医院主管领导亲自来抓,只靠技术工作者,推不动。”堵住了!
事例2。我有机会体验了一次某患者的病理检查全过程,是这样的:穿刺取样,病理报告结果是A(代号),接诊医生一看,还需补充检测项目B(代号),于是患者需要再次到病理科挂号、缴费,且一周后取结果。一周后患者拿到结果B,再次送到接诊医生时,接诊医生认为还需再补充检测项目C。于是,患者又再挂号、缴费,且一周后取结果。就这样,三个轮回,需三次挂号、三次缴费、三次预约接诊医生,耗时远超一个月。这样的过程,患者往返跑路、徒增几倍费用开支不说,最主要的是延长了确诊周期,弄不好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当我向病理科同志提出“可否一次完成”时,他们摆出一堆道理,归纳一下无非两条:一是历史确定的操作流程;二是增加一个项目可能会增加相应费用,需征得患者同意。好了,此时只需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每个轮次背后需增加“知识”支持,也就是需要建立医生的“知识库”,判断是否增加检测内容;其二,检测内容增加,费用会略有增加,这需与就诊者沟通,也就是流程设计需要在“自我方便”和“与人方便”之间取得平衡。而这些决策,已经不是信息技术人员单方面能够解决的。堵住了!
事例3。我问过一位做医疗信息化的企业老总,既然AI完成的超声诊断已经超过副主任医师的水平,为什么不尽快在基层医院推广?他说:推广工作涉及到医生们的认可,涉及到责任认定,涉及到定价,以及持续优化和持续服务保障。这不是企业一家能决定的。又堵住了!
列举的几个事例,或称几个堵点,仅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但就这“一角”“一粟”至少可以揭示出这样几个事实:
(1)往业务深处发展,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将产生无限的价值。
(2)往业务深处发展,新老信息技术必将融入所有业务流程优化与创新活动之中。
(3)往业务深处发展,医院高层管理者必须亲力亲为、亲自组织、亲自动员、亲自协调,必须结束技术部门的单打独斗,必须实现“管”“技”深度融合。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第3点。
二次革命的难点与突破口
攻破前边说的关键点,需从扭转认识入手(说明:以下的话只是和HIT界的同仁们说的,是关起门来说的)。
要高层管理者亲自下场、亲力亲为,据我多年的体会,这不容易,很艰难。难在何处?
一是,理念的转变。如果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信息中心的事,那么这一理念与新阶段发展要求就相差甚远。
二是,认知的提升。当下医院管理层的多数,由于种种原因,工程理念淡薄、系统思维欠缺,不知道软件也有硬的一面,不知道软件研制也是工程,不知道系统内外关联的复杂度可以堪比人体运行的复杂度。长时间的“重硬轻软”就是一例。
三是,业绩观有差距。IT人重视价值和效率,管理层更注重影响力,注重上级怎么看。
那么,二次革命从何处着手?
干这类事,是技术也是艺术。提出几个思路,供参考:
求共识、求同欲。依据医院现实情况,选择几个问题明显、易于突破、易显效果的“堵点”,用讲故事的方式,与主管领导交流谈心,以达同心同欲。这是第一步。
在AI应用热潮中把握方向、找准定位。当下,AI应用热潮已经吹进医院。从正面看,它引发了医院各阶层对AI(也间接包括信息化)的关注,这是医院IT人多年所期盼的。与此同时,AI的应用也引发出一些医护人员的焦虑,譬如“AI比我们知道的还多,比我们学习的还快,我们怎么办?”
好了,机会来了,我认为:
一是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势头,保持住这个势头,并设法创造条件引导这个势头的健康发展;
二是需要引导众人知晓AI本质,宣传好AI应用之道,让众人知道:AI的机会在哪里,人的机会在哪里,从而把焦虑变为动能;
三是把AI应用引向业务深处,在自己的业务中找到适合AI的恰当运用。前述的某些“事例”中,运用AI思路即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简易的办法找到解决办法;
四是要扩展AI的应用思路。AI应用,不只是“大模型”,业务流程的优化、某些操作的优化,都可用运用AI思路,以更为简单易行的手段达成目标。
组建“创新实验室”。建议有条件的医院组建这类实验室,请主管领导挂帅。我认为,组建这类实验室,符合实践论精神,符合系统思维,其效/费比可能比想象的还好。在这里,可以验证规划或设想;在这里,可吸纳各种创意前来实验,解除医生们的“焦虑”;在这里,有了原型成果,可请相关人员前来体验、研讨,加快成果成型;在这里,可做成果推介,可做培训基地。我注意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已组建了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智能儿科医学)。
进入新阶段,特别是AI的兴起,每个人都得有新思维、寻找新机遇、迈开新步伐。这也将是二次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