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MDT与信息化】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信息化为MDT插上“隐形的翅膀”

【编者按】

 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中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是医院临床专业高度细分之后的补偿性反弹。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MDT的开展,无疑离不开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整合支撑。为此,HIT专家网近期组织一系列专稿,帮助读者从MDT学科的兴起、质量管理、专病MDT建设等角度,分享业界一系列专家视角和实践体会,敬请关注。

欢迎业界踊跃参与这一话题讨论,并提供采访、组稿线索等。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孙鹏

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是托底工作,而是给临床专家医生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助力医生起飞。”日前,在2019年南京海泰医疗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用户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简称: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在介绍该院MDT(多学科联合诊治)建设时,特别强调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价值。

上海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目前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2018年,该院门诊量达到440万,出院人数超过13.8万,手术人数9.3万。 

MDT需要制度保障

张继东表示,对于大型三甲医院而言,MDT的核心理念是解决更多疑难危重疾病,而不是与二级医院“抢”病人。同时,现在的疑难危重疾病不能再“单打独斗”,很多疾病夹杂着其他疾病,所以针对对患者的诊疗方案需要多个学科辅助,包括与化疗、放疗、病理、影像、护理等学科都有所关联。

截至目前,上海仁济医院已成立14个MDT病种,2018年共完成了2820例MDT讨论,主要围绕肿瘤和其他原因不明的疑难杂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对于一些复杂病例,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一个疾病而忽视患者的整体情况,此时要讲求多学科团队联合协同作战。”张继东表示,MDT与单纯的多学科会诊不同,它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专家”,并持续不断地开展工作。

为此,上海仁济医院专门确立了MDT管理制度:一方面构建MDT组织框架,由行政负责;另一方面成立MDT专家委员会,负责MDT的疾病申报和运营考核。在MDT专家委员会之下,每个MDT团队都设召集人或首席专家,专职文秘作为协调人,除了收集患者资料外,还负责患者挂号、组织讨论和术后随访等工作。

同时,该院还采取了多个措施来保障MDT顺利开展。比如,考虑到MDT往往是多学科专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且经常在早上7点和晚上5点半讨论MDT病例。于是该院专门提供了经费支持,对每个MDT团队每年提供日常运作经费,主要用于医生早晚加班工作餐补助。同时,由于MDT前期要收集患者各种检验报告、影像报告等资料,所以该院给每个MDT团队都配备了专职文秘。在绩效奖励方面,按年度给MDT团队成员分发相应奖金。

信息化助力MDT全流程管理

“我们的MDT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更多为患者和医生服务,而不只是为了方便医院的运营管理。”张继东认为,对于MDT而言,规范流程管理十分重要。上海仁济医院的思路是建立统一原则,以简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MDT信息共享和全流程管理。

据了解,上海仁济医院从2016年开始进行流程管理建设,通过建立MDT信息系统,目前已形成了MDT全流程统一管理体系。比如,如果确定某患者为MDT病种,任何医生便不能再随便查看和修改治疗方案,而是主动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目前,凡是在上海仁济医院讨论过的MDT病例再次复诊时,临床医生就能在医生工作站看到该患者的“MDT”特殊标识,并能查询患者的病史数据。

“以前开展MDT时往往可能出现这类情况:外科医生计划先开刀,但化疗科医生却建议先化疗。而现在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了规范管理。”张继东表示,癌症或其他疑难病种的手术量排名意义不大,关键要拿数据说话,MDT要更多关注治疗质量和效果以及后期存活率等指标。比如,患者术后的3年生存率或5年生存率等数据指标。

上海仁济医院的做法是医务部牵头制定标准的流程,临床部门提供思路,信息部门协同配合。通过专病数据的连续积累和自动化随访,追踪预后情况来提升医疗质量。具体来看,该院根据MDT的时间轴建立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能一键生成MDT患者所有病史和检验、影像等资料,MDT召集人组织专多学科家讨论后制定治疗方案,随后反馈给患者再安排挂号就诊。在此基础上进行AI(人工智能)随访,系统将自动生成随访队列,给予患者持续关怀。

“不是患者做完手术回家后就‘失联’了,我们现在很多MDT病人都在随访中被发现了复发可能,随后得到及时治疗后又可以继续生存下去。”据张继东介绍,上海仁济医院的MDT信息系统是与南京海泰公司合作开发而成,凝结了临床团队和信息团队的智慧结晶,目前该院已经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MDT评估考核离不开信息化支撑

在张继东看来,该院的MDT信息系统除了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得到规范化和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外,还帮助医院建立了MDT评估考核体系。在充分调动MDT团队成员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了治疗效果可视化评估。

“过去医生在开展MDT工作时积极性普遍不高,而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后,MDT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张继东表示,所有评估考核指标全部从MDT信息系统中提炼,并依据指标进行考核激励,不再仅仅关注MDT讨论的病例数量。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院通过信息化手段要求患者主动参与管理。

“上海仁济医院每年的肿瘤手术量达到1万多例,其中大约7千例病人还要做化疗,再加上后续化疗,我院每年大约将近有2万例化疗患者。”张继东表示,为了缓解这一现状,该院还基于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同质化管理,即患者在上海仁济医院进行首次化疗,后续化疗在医联体单位完成,目前运行效果良好。

张继东坦言,该院开展MDT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确保最佳治疗效果,以及实现患者自主参与管理。同时,开展MDT要特别重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医教研和健康管理的融合发展,为今后开展医疗大数据应用提供更大价值。

“如果我们能持续开展并收集10年、20年的MDT数据,并进行相关队列研究,很可能会在未来提炼出新的临床指南。”张继东认为,与国外相比,国内医院在数据量方面有很大优势,但国外医疗机构更注重数据标准化工作和数据应用。因此,国内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规范医疗数据标准化并持续积累应用,以助推国内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升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

【系列文章】

MDT与信息化】不是所有的MDT都能提升医疗质量

MDT与信息化】陆荫英:肝胆肿瘤MDT大数据平台助力分级诊疗

小助手二维码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

(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

【责任编辑:谭啸】

赞(9)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MDT与信息化】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信息化为MDT插上“隐形的翅膀”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