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厦门:多举措力推智能化应用,将健康医疗大数据“用”到实处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孙鹏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卫

“10多年来,厦门市所积累的医疗健康数据实际上都是真实世界数据,汇聚了医疗服务、儿童保健、妇幼保健、疾病预防、医保、分级诊疗等各领域的数据。近几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应用,初步实现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的聚集和开发。”日前,在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CHIMA 2019)主论坛上,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卫分享了厦门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实践经验。

2016年10月,厦门市获批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七个试点城市之一,这为厦门市顺利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基础

事实上,厦门市从2006年就开始建立“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测试平台”,到如今能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基于电子健康卡的智能健康云信息惠民应用,其背后离不开已坚持多年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诊疗数据共享的建设工作。

早在2014年,厦门市就搭建起了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医疗云平台,形成了一张卫生专网的“高速公路”,为互联互通奠定基础。2018年5月,厦门市成为全国首家地市级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的城市。

据孙卫介绍,厦门市所搭建的全国首个“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为该市95%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全方位、全周期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门诊、住院、体检、妇幼、社区就诊记录与计划免疫等信息的有机整合。同时,患者就诊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也减少了重复检验检查,为市民节省了医疗费用支出,目前该市每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达到20万人次以上。此外,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还逐渐摸索出来一个以“慢病先行、急慢分治、上下一体、三师共管”为主要突破口的慢病分级诊疗模式

孙卫表示,得益于持续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厦门市目前正重点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功能转变,主要从健康档案存储、互联、共享全面转向智能化应用升级。

主数据管理为医疗大数据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构建了统一权威、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的总体架构,通过大数据汇聚技术实现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居民个体等多源异构健康医疗数据的采集和汇聚。

孙卫表示,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愿景是搭建个人健康云平台,主要是为了汇聚健康医疗领域以外的数据,实现对个人健康档案数据记录、健康监测数据、生活数据、工作和环境数据的统一汇聚和管理。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以个人健康云平台为支撑的大数据应用新形态,为各类应用提供底层的服务和数据支撑,提供覆盖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主数据管理、数据资源视图、智能知识库等三大部分。首先,厦门市构建了全市各医疗机构基础数据目录,其中主数据包括居民主数据、机构主数据、科室主数据、疾病主数据、药品主数据、检验检查主数据等。其次,在主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了人口资源视图、机构资源视图、科室及疾病资源视图。第三,智能知识库则涵盖了患者标识、基础疾病知识库以及传染病、症状知识库等内容,并实现了结构化病历数据提取患者标识。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厦门市还建立了安全可信的大数据应用开放平台,主要任务是把传统医疗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向第三方机构进行查询以及挖掘处理。孙卫表示,厦门市希望建成一个开放的数据生态,主要用户包括数据需求方、数据提供方、数据服务方、平台管理方等四类角色。其中,同一机构在平台上可有多个角色。比如,一家医院在提供原始数据的同时,也对数据加工有需求。

“我们的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封闭的存储和计算环境,数据可以在平台内授权进行分析、加工、使用,最后使用者能把结果带走,但是原始数据不离开平台。”孙卫介绍说,“大数据是财富,大家都应该共享红利,所以我们也在尝试建立一套共享数据激励机制。”

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五个典型应用

基于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以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和诊疗数据共享的基础,厦门市开展了多个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实践。

应用一: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应用。

主要涵盖各个医疗就诊环节,从诊前、诊中、诊后环节的流程整合,方便百姓就医,为政府实现监管、统筹资源配置奠定基础。

(1)全市门诊统一挂号预约平台。从2010年初建至今不断深化应用,由原来单一的电话预约到提供多渠道预约挂号,并精确到分钟,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预约挂号服务4000多万人次,仅2018年的预约挂号服务就达到2500多万人次,累计注册用户数达1400多万人,微信公众号预约比例达30%以上。

(2)智能导诊系统。通过智能导诊功能引导病人输入主诉、症状信息,结合病人历史就诊数据及对应症状知识库,推荐相关的就诊科室进行快速预约。

(3)统一支付平台。医生开完医嘱后,患者在各类手机端应用就可以进行医保结算。同时,医保卡患者以及凭有效身份证件就诊患者可通过“美丽厦门智慧健康公众号”和“厦门市民健康系统网站”随时随地查阅各类用药记录、健康档案、检查检验报告等信息。

(4)电子健康档案的智能应用。比如,基于智能健康档案构建的合理用药知识库。医生在下完诊断开处方时,系统自动推荐常用药,对医生进行实时提醒。同时,依据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融合居民健康数据,形成完整的个人健康画像。再通过对居民就医记录分析形成疾病图谱,并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签约家庭医生,从而形成居民健康医院、社区一体化闭环管理。

应用二:建立厦门市儿科智能分诊系统。

主要结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的80万份门急诊病历,并基于深度学习的病历结构化、辅助诊断、用药等模型构建一个智能模型,来代表三甲医院医生指导社区医生。孙卫表示,该智能模型能对儿科最常见的200多种疾病进行预测,辅助诊断的符合率达到92%以上,主要为社区医生提供病历书写、诊断、检查检验以及用药的参考。此外,该智能模型还能提示社区医生转诊病人,对接双向转诊平台,引导病人放心到社区看病。

“过去由于儿科的疾病变化复杂等因素,社区医院很少开展儿科门诊,我们把系统安装到社区门诊后,迅速提升了社区儿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孙卫表示,厦门市计划将儿科智能分诊系统部署到全市所有39家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并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为核心,建立区域儿科联合体进行推广。

应用三:建立真实世界数据与研究平台。

厦门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合作,利用厦门市积累的相关数据开展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主要以厦门市妇幼保健系统为核心,覆盖2009年至今75万余次分娩记录,链接孕前、孕中、孕后、新生儿、儿童期等相关就诊信息,基于疾病自然史开展孕产妇全程管理以及病因研究、诊断研究、治疗研究、预后研究等。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主要目标是构建基于中国人群特征的孕产妇不良结局预测模型、生育史与多种内外科疾病的预后分析等相关研究。

应用四:开展针对慢病管理的大数据应用。

“慢病管理一直是厦门时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的一个特色,我们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为突破口,形成了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慢病防治模式,目前已经扩大到重性精神病、恶性肿瘤、慢阻肺、妇产科、心脏病等各个领域,满足了不同患者个性化的疾病管理需求。”据孙卫介绍,2016年,厦门市建成了基于临床指南的标准化糖尿病综合管理全科医生辅助诊疗软件—糖尿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并及时与医院专科医生互动对接,改善病人就医体验。

目前,厦门全市39家社区启用了该系统,并已有超过15万人次接受了临床决策辅助诊疗。同时,厦门市还开展了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月经初潮时间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研究,相关成果已在多个杂志发表。

应用五:建立疾病预防与控制大数据分析平台。

现阶段,厦门市已建立群体性事件预测预警、重精患者行为分析、食源性疾病监测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系统,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包括症候群重症病例分析、聚集性病例事件分析、药品检测分析等在内的疾病监测预警工作。

小助手二维码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等实名信息)

【责任编辑:谭啸】

赞(3)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厦门:多举措力推智能化应用,将健康医疗大数据“用”到实处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