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CHIMA2025 | 让医疗设备成为智慧医院的“神经元”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孙婧

当前,医疗设备与信息系统交互性、数据汇集共享标准有待提升,这是制约智慧医院建设的一大挑战。为此,CHIMA2025期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IHE中国)主办了“医学装备的‘创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分论坛。

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项目评审部主任史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学数智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力华分别主持分论坛的上下半场,多位嘉宾围绕“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创新实践”“智慧病房医疗解决方案”“IHE中国工作介绍”等话题展开研讨。

左起: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项目评审部主任史森、北京友谊医院医学数智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力华

医疗设备数据汇聚,智能应用场景开始“涌现”

通过物联网、AI等技术,各地医院医疗设备数据不断汇聚,智能化应用场景正不断出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设备处负责人陈礼团介绍,医院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切入,搭建了基于系统集成+物联网的医疗设备智能管理平台。能效采集方面,在设备表面粘贴能效盒子,感知设备不同状态下的电磁、电流或光电状态。动态业务数据采集方面,全面采集各类监护仪数据、波形。

目前该平台已与手麻、移动护理、收费等系统集成,支持设备数据自动写入护理记录单,大大减轻护士工作量;医生可一站式查看急诊科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数据;采集的高频波形数据还可满足麻醉科对科研分析原生设备数据的迫切需求。

AI驱动方面,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探索了术中动态调度等场景。当手术室临时需要额外设备时,系统根据AI算法推荐最近可用设备并规划最优路径,并推送工作指引至运送人员移动端。

智慧医院建设往往从智慧病房开始。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主管郝凌冰介绍,东华医为智慧病房全生态医疗解决方案,为“1+1+N”模式,无论是哪个厂家、何种品类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均可通过一个物联网网络和一个管理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业务分析,通过数据订阅形式向上层提供N种服务。

“在与医院合作时,发现并解决了很多实际痛点,打磨出非常多的应用场景。”郝凌冰说。比如,输液时许多患者不停按铃,容易导致预警信息积压。为此,东华医为打造了“立体型多链路”通话预警系统,将预警信息通过“医呼通”手持设备,直接发送给负责该床的护士,实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将信息分发给对的人”,而非在走廊大屏不断提示预警,以达到安静病房的效果。

左起: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设备处负责人陈礼团、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主管郝凌冰

智能化,需让数据流推动业务流走完全程

准确、及时采集医疗设备产生的庞大数据,是智慧医院建设的起步。接下来,还要将管理制度等嵌入业务信息化流程,实现设备管理从“人工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变。这有赖于医工与信工的深度融合。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信息部主任张顼介绍,医院不仅将设备合规管理的各项要求嵌入到信息化业务流,实现医疗设备从决策到应用评价、处置的全流程信息化;还将大数据调研结果应用于设备采购。汇总各地医院设备集采信息,包括价格及型号,提升了招标透明度及招标效率。“医院建有自己的招标采购平台,包括项目管理均公开化。很多本地经销商已形成习惯,每天打开该网站查询信息。”张顼说。

另外,基于设备采集的数据,医院开展医疗设备维保效益评价,以应对“供应商吃维保”现象。内容包括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项目执行情况等评价。

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医用耗材管理成为医院管理重点。当前,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目前尚无成熟的标准规范,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风险敞口。“耗材供应链风险管理必须借助信息化,没有信息化肯定做不好。”首都儿科研究所及附属儿童医院医学工程处原处长于雪梅说。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用耗材SPD的“事前规划、事中管控”。事中管控时,应让数据流推动业务流,实现业务闭环。比如,物流配送有条码和条码贯穿完整的数据流是两码事。如果条码还需人工处理,这不是业务闭环。

SPD管理要注重信息安全管理。如SPD驻场团队权限管理,是数据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应对权限合规分类进行深入梳理,建立零信任机制。另需关注SPD服务商是否过等保测评,其等保水平应与医院一致,并有必要将之写入合同。

左起:连云港市第一人民信息部主任张顼、首都儿科研究所及附属儿童医院医学工程处原处长于雪梅

规范医院的“数字神经通路”,IHE大有可为

医疗数据已有多种通信标准,IHE(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作用何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IHE中国)委员、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标准化部主任研究员葛鑫做了个搭积木的比喻:“IHE不制定新的标准,而是对医疗信息集成交互的应用场景进行流程规范。类似于乐高积木盒子里的图纸,比如搭建汽车,规定需要哪些标准,不同角色之间如何连接。否则,每个人搭建汽车所用模块不同,拼接方式各异,无法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

葛鑫介绍了IHE国际的新进展。在IT基础设施领域这一IHE较为活跃的领域,主要发展趋势为所用标准向FHIR迁移;在放射学领域,主要趋势在于人工智能、DICOM Web和FHIR等方向。如2020年发布了AIW-I(AI Workflow for Image,影像人工智能工作流)集成模式,规范了影像人工智能的工作流。

会议最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IHE中国)会长王韬介绍了IHE中国的工作。当前,国家对医疗领域信息互联互通工作日益重视。然而,医疗设备信息互联互通情况不容乐观。自2009年至2024年,IHE中国共开展了21次IHE互联互通测试认证。累计445家生产厂商参与测试,共申报6421个功能角色,其中4302个功能角色通过测试,总通过率为67%。“这一通过率不算高。”

王韬会长介绍了2024年IHE中国对IHE日本的参观考察成果,认为IHE日本开发事务监测器用于自动化监测Connectathon测试、主导制定IHE国际内镜集成模式等经验值得借鉴。

近期,IHE中国将基于FHIR的PDQm、PIXm、MHD纳入新增集成模式,并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展培训和测试,欢迎广大厂商积极参与。另外,IHE分会还将启动“医疗设备互联互通与网络安全现状调查”,为各地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提供决策参考。

“智能化时代,如果说每台医疗设备有望成为医院的‘数字神经元’,那么IHE则可以规范医院的‘数字神经通路’。期待与业界同仁共同推进医学装备的创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王韬说。

5月9日同日,由CHIMA、HL7中国委员会、IHE中国三方共同组织的医疗机构医疗健康记录交换技术及信息集成规范培训也于同一地点成功举办。(本文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

左起: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IHE中国)委员葛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IHE中国)会长王韬
IHE分论坛现场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晓青】

赞(1)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CHIMA2025 | 让医疗设备成为智慧医院的“神经元”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