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争鸣】让“支撑20年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朝明

【编者按】

3月28日,在HIT专家网主办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对于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理解与设想。近日,我们收到读者来稿,对“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应做到20年不做颠覆性改变”等观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真理越辩越明,认识越辩越清。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争论、融合,这种“业务大讨论”对行业发展将是非常有益的。HIT专家网愿意为此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与平等的交流平台,特开辟“争鸣”栏目,广邀HIT从业人士针对业内的热点、焦点话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我们声明:争鸣专栏将坚持开放原则,所有专栏文章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首期话题:“20年不做颠覆性改变”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到底能不能建成?如能,又该如何建成?

本期参与话题讨论的是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朝明。欢迎各位读者踊跃来稿、畅所欲言。我们期待您的精彩观点。

近几年,大家都在憧憬并投入研发新一代的医院信息系统。恰逢当前,“是否可设计一个能够支持20年不变的医院信息系统”又成热议话题,这预示着医院信息化正在孕育大变革、大提升的蓬勃朝气。

笔者结合在这个行业十几年的沉淀总结,以及在组织研发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思考,分享出来供大家“拍砖”。

能拥有一个可支撑20年的医院信息系统,这无疑是所有医院的梦想。那么IT厂商是否希望有这样一个长生命周期的系统,又该如何架构和组织这样一个系统的设计研发呢?笔者将以IT厂商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思考。

行业为什么呼唤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

“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能看见多久的历史,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正如丘吉尔的这句名言,要想明白行业在呼唤的未来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是什么样子的,首先要了解过去和现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历史沉疴。

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大都是早期由几家医院主导设计建设的。各HIT厂商继而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功能,再推广到其他医院使用。医院会根据不同阶段的科室应用需求,逐步增加功能。

这一点与企业信息化市场不同:企业信息系统是由几家大型IT厂商进行顶层架构设计研发,从而形成行业标准;而医院信息系统恰恰缺乏这样的行业标准。综合以上原因,最终导致了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以臃肿不堪的HIS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现状。

随着原国家卫生部牵头组织制定的医院信息化相关标准和功能规范的出台,HIT厂商陆续采用新技术、新架构研发了新的HIS系统。但由于医院已形成网状结构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核心信息系统,HIS系统需24小时不间断业务运转,因此医院都更倾向于选择在现有HIS系统之上进一步修补升级的保守方案;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没有医院愿意冒系统大替换、大升级的潜在风险。

基于医院的信息化现状,原国家卫生部在2012年组织制定医院信息平台的标准,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来解耦医院错综复杂的信息系统,同时也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来标准化医院数据,希望通过平台治理的模式解决重建医院信息系统遇到的困境。由此,构建医院信息平台成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解决了医院网状结构的系统连接问题,但HIS系统不堪重负的状况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很多问题依旧只能通过对HIS系统不断增加补丁的方式来得以实现。

同时,随着互联网连接和应用需求(需要为患者提供自助服务、互联网服务,需要与院外的系统进行业务/管理协同等)的增多,原有医院信息平台支撑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普遍建设的医院信息平台,更多只是关注系统间的集成需求,并未实现医院信息系统服务化的平台整合需求(这里也可以理解为SOA或目前比较流行的业务中台服务能力),导致各个医院信息化系统中大量的功能需要以服务的方式实现集成和被集成。各应用系统既要承担业务应用系统的本职角色,又要承担起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的角色,医院的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于是乎,大家把这一问题归结于系统架构设计问题,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新一代信息系统来解决当前的困境。

可支撑20年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变与不变

要想设计研发一个20年不变的医院信息系统,肯定是不现实的。就算不考虑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也不符合医院和IT厂商的需求:首先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是不可倒退的,其次IT厂商也需要持续地发展。

那么如何保持医院信息系统的相对稳定和长生命周期呢?这就需要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拆分。一方面是对相对稳定的部分进行抽象拆分,正如在“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上,薛万国主任所定义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实现20年不做颠覆性改变”,并不是医院所有的信息系统都不做改变。

另一方面是从业务维度进行抽象拆分,这就是目前流行的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理论(AKF扩展立方体)的Y轴功能性拆分,就是业务微小化的抽象分离,通过业务边界的拆分实现业务领域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图1 微服务架构理论(AKF扩展立方体)

对于如何保持信息系统变与不变的拆分问题,这不仅仅是医院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企业信息化市场的讨论热点。

Gartner在2016年提出的《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报告中,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按照“步速”将企业的应用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SOR(记录系统)、SOD(差异化系统)和SOI(创新系统)。处于不同步速(Pace-Layered)的系统,因为其⽬的不同、关注点不同、要求不同,变化的“速率”自然也不同;相应地,也需要采⽤不同的技术架构、管理流程、治理架构乃至投资策略。

医院信息系统同样可以基于此模型进行设计,例如将薛万国主任定义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采用SOR(记录系统)的模式进行设计研发并保持稳定性,同时保证其他系统的创新力及敏捷性。

图2 Gartner: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架构思考与实践

何为新一代?或者说什么样的医院信息系统才能称之为新一代?从2014年开始,笔者就不断地将这个问题提出给我们产品团队的同事,也不断地在拷问自己。所谓的“新”,必定是相较于旧的系统来说的,基于长期的探索实践,大家基本达成了以下几个共识:

1.系统的设计出发点是新的

最初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是以收费为中心设计的,之后转变为以临床或电子病历为核心,这代表了旧的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出发点。这种系统设计的方法,确实在每个阶段都很好地解决了该阶段的关注重点,但仅仅只是围绕医疗服务链的某个点去展开思考的。这种系统设计的弊病就是:当医疗服务链发生变化,或者医院出现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时,这个系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医院的业务需求了。

新一代的系统设计出发点,最终应该回归到医院服务对象(患者)上来,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把真正围绕患者的就医全场景作为系统设计的出发点。例如,目前患者要获得医疗服务无非是通过三种渠道(或者从医院来看,就是三种医疗服务模式):患者到医院就医、患者通过互联网诊疗就医、患者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就医,系统以患者为出发点来设计永远不会错。

2.系统的划分逻辑是新的

目前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是从应用科室或用户对象来划分的,例如HIS、EMR、LIS、PACS、手麻系统、HRP等,这直接导致了系统的集成点多、耦合度高且功能不够内聚。所以,在当前企业信息化已经广泛地使用去中心化的系统架构时,医院信息化却还在大量建设中心化的ESB集成平台。

新一代的系统需要从业务维度进行拆分,确定好各个业务的边界范围,让每一个业务都可以独立运行并提供服务,业务与业务之间通过行为活动编排连接,而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系统进行连接和交换信息。从技术上来看,这就是微服务架构;从业务上来看,就是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即以领域模型的分析方法实现业务划分与边界确定。

3.系统的技术架构是新的

现有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技术架构基本都处于单体架构阶段。系统的更新周期长、业务变化的响应度低是普遍存在的技术痛点。另外,随着互联网医院等在线服务的接入,系统高并发的弹性扩展能力也面临较大的挑战。

目前,企业信息化云服务模式已经开启快速转型。尽管医院信息化上云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信息化向云服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都是相同的。面向未来20年的医院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必须要能支持云服务模式,因此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必须是基于多租户云架构的。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1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争鸣】让“支撑20年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梦想照进现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