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硬核课堂
【编者按】
为全面了解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现状,作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技术支撑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组织开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调查工作。该调查每两年开展一次。
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对省、市、县卫生健康委(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开展问卷调查,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化调查、医院信息化调查两部分。其中,区域调查覆盖了全国93.8%的省级、79.8%的市级、65.7%的县级卫生健康委;医院调查覆盖了58.7% 的三级医院、57.3%的二级医院和14.7%的其他医疗机构。
2021年4月,《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区域卫生信息化与医院信息化(2021)》正式发布。《调查报告》分析了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基础、地区发展差异、资金投入情况,对当前的平台建设、数据资源、基础设施等进行了梳理,从便民惠民、业务应用和使用效果等方面分析了建设情况,可以作为行政管理部门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参考和各地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参考。
HIT专家网开设“数说HIT”专栏,摘编《调查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购买《调查报告》,可参见文末链接。
本次调查情况显示,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问题之一:建设水平差距拉大,数字化鸿沟现象凸显
(1)区域卫生健康数据采集及利用缺乏统筹
省、市、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建设率较低的基础功能是大数据应用支撑,建设率分别为63.3%、39.2%和23.8%,大数据的汇聚及分析利用工作需要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医保部门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的比例,省、市、县分别为66.7%、30.5%和26.1%,医院直接与医保部门联通,对未来区域平台的功能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没有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与交换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分别占比29.6%、45.4%,区域内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2)区域基础数据库建设缺乏应用驱动
省级全员人口库有较好的应用基础,90.9%的省份开展个人信息查询,90.0%的省份开展新生人口查询,但人口信息基层校核功能使用有所降低,全员人口库建设质量需要关注。
各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共享、调阅差异较大,半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调阅方面,省级最高超过2000万次,平均为400万次。半年电子病历数据共享调阅方面,省级最高超过3000万次,平均为300万次。本次调查发现,数据质量、互认机制等很大程度上限制共享调阅数量。
(3)二三级医院信息化水平差距加大
医院信息化建设从内部流程规范管理开始向便民惠民服务和深化医院管理发展,调查发现,二三级医院医疗管理类功能差距不大,如功能开通率前三名的患者基本信息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和护理记录,三级医院开通率分别为95.2%、98.4%和94.6%,二级医院开通率分别为85.3%、91.7%和84.9%。但在便民服务类功能中,三级医院开通率前三名为预约服务、自助服务、自助支付,分别为91.7%、91.1%和85.6%;二级医院开通率前三名为自助服务、预约服务、自助支付,分别为51.9%、51.3%和48.2%,开通率差距较大。
问题之二:功能建设存在短板,精细化管理缺乏数据支撑
医院信息系统功能不全,存在漏项,按照《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中功能设计要求,存在医院内医疗管理类、医疗服务类、医技服务类、便民服务类功能点覆盖不足的问题。
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薄弱,三级医院开展绩效考核、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分别占比为52.5%、50.2%、64.8%,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相关功能开展更少,亟待整体加强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数据类应用普遍低于其他医疗业务类应用,医院主要上线信息综合查询、数据报送等功能,三级医院占比为77.7%、76.7%,科研数据分析管理功能三级医院占比仅为18.8%。
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三级医院开展过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比例为62.1%;二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未开展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信息系统比较普遍,分别占比85.0%和88.6%。未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培训的三级、二级和其他医院分别占比5.5%、20.0%和28.5%。
问题之三:保障能力缺乏统筹,信息化发展后劲支撑不足
(1)缺乏有效的管理及投入保障机制
信息化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没有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的省市分别占比10.0%和20.9%,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统领发展的能力。
信息化投入方面,主要以项目经费投入为主,作为常规运行安排经费的比例不高,建设类经费与运维类经费投入资金额差别较大,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年度建设资金投入集中在1000万元以上,占比53.3%,但运维类经费投入以100万~1000万元为主,占比66.6%。市县级的建设经费和运维经费都主要集中在100万以下。
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以医院自筹方式为主,三级、二级及其他医院分别为98.1%、94.4%和77.0%。财政投入对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为31.4%,低于三级医院的36.9%,医院信息化规划制定中,医院临床业务科室参与不足,三级医院临床部门参与信息化发展规划占比为56.7%,需加强院级整体统筹推动。
(2)信息化人员队伍及能力建设力度不足
区域方面,省市县各级卫生健康委设置信息处/科/股的部门比例较高,分别为96.7%、76.7%和51.5%,与之对应的信息化技术机构(信息中心)设置相对较低,分别为80.0%、33.8% 和12.8%,信息化专业队伍的建设需要构建更广泛的培养和发展渠道。
医院方面,信息化部门人员核定编制集中在10个以下。三级、二级医院合同制员工平均人数均高于在编员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在编员工比例分别占比45.5%和42.4%。人员职称以初级及以下(包括初级职称与无职称)为主,三级、二级医院分别为54.8%和71.9%。每年未参加培训的现象较普遍,二级和其他医院分别占比46.1%和65.1%。
(3)新技术应用与业务融合不充分、不广泛
从调查数据看,医疗卫生机构中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业务融合有待探索。智能语音、医保结算、脱卡就医、健康评估、在线审方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技术手段和实现范围还有待提高,目前通过接入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系统还不多,如分诊管理、合理用药、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相关运营类等部分业务系统接入集成平台不足。同时集成平台在质控、服务监控、标准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本期内容摘编自《调查报告》第7章“主要发现”、第2节“问题发现”。下期预告:9类医院业务应用功能建设,下一个发力点在哪里?)
【往期回顾】
点击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调查报告》
【责任编辑:晓青】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