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仁济医院郑涛:“短平快”考验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功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姜浩、龚晨

“新冠疫情的到来,给医院信息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颠覆式改变,驱使医院信息部门必须对自身定位与工作重点做出改变。”在2020年10月举办的2020年南湖HIT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郑涛在发表演讲时曾提出:“短平快”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新常态。

时隔一年,郑涛的体会更加深刻:“回望2021年,这一年的发展速度超乎意料。我们做了很多事,很累,但也很有收获。”她认为:“快速”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快节奏下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更为考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郑涛

一个月内落地“医疗付费一件事”,打造“上海标准”

2020年5月初,上海开始推进“医疗付费一件事”改革,选择6个区和11家市级医疗机构作为首批试点推进实施,仁济医院是试点医院之一。

“医疗付费一件事”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患者在脱离实体医保卡的情况下,快捷、便利地完成挂号结算、药品及检验检查等费用结算,彻底省去付费排队环节。

2020年6月9日,在成为试点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仁济医院在上海市率先实现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就医服务号的线上支付以及“随申办”市民云的信用无感支付和线上支付。据郑涛介绍,6月10日,也即脱卡支付上线后首日,仁济医院经受住了医保挂号8455笔、医保收费7358笔、医保入院350笔、医保出院310笔的实战考验,就医秩序平稳有序。一个月后,仁济医院再次快速完成门急诊电子票据和互联网医院电子票据的上线工作,打通了就医流程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医疗付费一件事”的改革成效非常显著:目前,仁济医院的付费排队环节由至少3个减少为0,付费排队时间平均减少45分钟,大幅改进了患者体验与满意度。2021年,“医疗付费一件事”入选《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进一步得到深化应用。

结合自身经验,仁济医院制订了《医院医疗付费“一件事”实施规范》企业标准,明确医院实施的组织要求、功能要求、服务提供要求及持续改进要求等。2021年10月,《实施规范》通过“上海标准”评价委员会综合评定,获评2021年“上海标准”,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实施参考。

2022年2月,基于前期试点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仁济医院又承担起《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中“门诊智能分诊导诊”“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等场景的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帮助患者准确挂号就诊、随时查阅就医费用等问题。根据工作方案要求,2022年6月底前,所有试点医疗机构应完成场景建设,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并向全市医疗机构推广。目前,仁济医院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试点工作。

“快”的前提是“稳”,集成平台提供坚实基础

当前,上海市大力推进的“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快”。以“医疗付费一件事”为例,从2020年5月选择试点到2020年8月底实现上海市4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前后不过4个月时间;且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比、学、赶、超”精神开展应用场景建设。这就对医疗机构特别是信息部门的快速响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以前上线一个项目,需要半年到8个月的时间。现在10天上线一个项目都不再是新鲜事。”郑涛认为,“快”的前提是“稳”,这实际上是对医院此前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综合考验。对于多院区集团化发展的仁济医院而言,多项便捷就医服务场景的快速、稳定落地,就建立在多院区一体化与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坚实基础之上。

目前,仁济医院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同时还是集团化医联体、区域医联体的牵头单位。据郑涛介绍,2018年,仁济医院完成东、西、北三院区的一体化建设;2020年,仁济医院在医联体内实现各单位间的数据共享,并建设了一体化互联网医院;2021年,仁济南院实现一体化回归;同年,仁济医院通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测评。

“在多院区一体化建设与互联互通测评过程中,集成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郑涛介绍,仁济医院在2018年引入Rhapsody集成平台,并建设了统一的数据库,以数字流程驱动IT管理,实现多院区同质化管理的目标。目前,仁济医院各职能管理部门可实时了解各院区业务动态,确保医疗管理和流程服务的一致化;基于集成平台建设的手机医生App广受医护人员推崇,临床医生可在手机端随时调阅最近浏览过的门诊病历、住院患者的检验检查结果或已开具的医嘱等,便于他们在多院区之间的流动作业;对于患者而言,可在不同院区享受到一体化的患者服务。

作为集成平台的实际使用者,仁济医院信息中心更能切实感受到在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时,集成平台的扩展性、灵活性与稳定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据郑涛介绍,在推动“医疗付费一件事”项目时,由于许多业务系统都需要对接医保电子凭证,部分边缘系统(如叫号系统)或医技系统的解码、转码能力较弱,因此很多医院在上线时都感到头痛。仁济医院的解决方案是将这些系统与集成平台进行对接,由平台负责解码、转码工作,从而无需对其他系统进行大范围改造,整个过程十分便捷、快速,这也是仁济医院能在一个月时间内落实试点任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下,许多医院都面临信息系统升级换代的重要任务,仁济医院近期也对医技系统进行了更换。考虑到应尽量减少对临床业务的影响,仁济医院将医技系统与HIS通过集成平台进行对接,采用新老系统并行的策略,实现平稳过渡,以保障临床业务的连续性。而在多院区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在集成平台的支撑下,2021年仁济南院仅停机10分钟就实现了系统的整体切换。

在集成平台的稳定性方面,据郑涛介绍,目前仁济医院集成平台每日的消息吞吐量超过百万,在高并发压力下能保持平稳运行。“集成平台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是首要考虑条件。”结合这些年的集成平台使用体会,郑涛分享了她的选型思考:“其次要了解平台供应商过往的成功案例,以及与医院实际情况的匹配性;再次要考虑平台的易维护性,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平台是否能够快速定位问题非常重要。”

探索区块链在医疗场景的创新应用

目前,摆在郑涛面前的另一项重点任务是探索新技术在医疗场景中的落地实践与创新应用。2021年,仁济医院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承担“区块链+卫生健康”试点工作,针对共享类、便民类、医药类、公卫类、科研类业务场景,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健康平台,以医联体为主,兼顾专科联盟、互联网医疗服务、药品流通与追溯、多中心临床科研等业务场景,探索安全可信的医疗健康数据共享解决方案。

2021年6月,仁济医院推出智慧医疗My Baby区块链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在辅助生殖医学领域对医疗流程数据进行局部公开透明,实现试管胚胎的可视化,便于准父母们实时查看胚胎的体外发育过程和培育状态。这一项目可有效解决医患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数据开放共享的同时保障患者隐私。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迎来风口,其发展方向已逐渐清晰。”据郑涛介绍,仁济医院将在以下场景中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首先是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场景。上海市内的公立医院之间可以通过申康中心及健康网进行数据共享;而在与非公医疗机构或跨省的长三角医疗联盟合作中,“考虑到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区块链技术将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其次是医疗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的数据对接场景。在商业医疗保险中,被投保人的诊疗数据、就医情况是理赔是否成立的关键。通过建立平台,让患者的诊疗数据、就医情况在各方审核验证下完成上链,进行保险数据保全,可有效避免合同争议。仁济医院计划制定统一的商保医疗数据上链标准,为医、患、保之间的数据安全共享清除障碍。

第三是中药代煎、配送与追溯场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让群众用药更加放心更有温度”已被纳入《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预计将于2022年9月底完成试点。仁济医院将与相关药企达成合作,通过数据上链的方式,在避免患者信息泄露风险的同时实现中药代煎代配的全程可视化。

“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信息部门要做坚强后盾。这两年我们的工作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但也许还是未来几年相对最轻松的一年。”郑涛认为,医院信息中心应主动求变,狠抓基本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短平快”与“高质量”的双重要求。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赞(5)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仁济医院郑涛:“短平快”考验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