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朱小兵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基本战略方向。数字经济、数字健康时代的到来,打造稳固而富有前瞻性的数字化底座,是公立医院实现发展战略的基石。为了阐释这一发展规律,HIT专家网陆续推出一批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案例,这些医院将全部来自复旦大学医院管理排行榜百强名单,由此揭示信息化建设对于奠定“百强医院”发展基石的巨大价值。
本期“百强之基”栏目,我们将带您走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年4月17日是个星期一。一大早,位于合肥市绩溪路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一附院)绩溪路院区迎来一天当中的就诊高峰。在门诊楼,各科室分诊区前大量的患者和陪同人员在等候叫号就医;在三层手扶电梯侧设立的门诊医技检查预约中心,4名坐席忙着接待处理现场咨询以及电话呼入的预约需求。
安医大一附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新的医院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党建提升行动、医疗服务提升行动、医疗质量提升行动、作风建设提升行动、运营管理提升行动、平安医院提升行动,努力实现“六个零”目标,即党的建设“零距离”、医疗服务“零投诉”、医疗质量“零赔付”、作风建设“零容忍”、运营管理“零浪费”、平安医院“零事故”,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医院”。
以“六大提升行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信息化的赋能。“上系统可能不再是医院的难点,关键在于系统建设者能否对业务需求有深入理解,在需求表达与IT实现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并从全局视角上将不同阶段的相关需求穿珠成串。”在安医大一附院信息中心主任陶敏看来,医院信息化“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临床医生要的是便捷,管理部门要求规范、安全,两者天然存在矛盾。
曾经在医务、质控部门工作过的陶敏,进入信息中心已经近10年,以往的工作经历更有助于她理解临床与管理部门的需求,并从中寻找到平衡点,全面释放信息化在临床、管理、患者服务等方面的价值。
“六大提升行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安医大一附院创办于1926年,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建院之初,筚路蓝缕。如今这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医院,已经成为一只“领头雁”。
在2020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安医大一附院位列全国第49位,在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75位,在“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位列全国第61位。安医大一附院也因此成为安徽省唯一一所“三大榜单”均入围全国百强的公立医院。
陶敏介绍,安医大一附院伴随着安徽医科大学的成长而壮大实力,不断输出资源,逐步形成“一院多区”发展格局,带动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安医大一附院总计开放床位4990张,年度门诊人次585万、出院人次30.28万、手术台次17.52万,现有绩溪路院区、高新院区、东区和北区。其中,绩溪路院区是安医大一附院的主院区,高新院区是于2017年10月开诊的新建院区,这两个院区的日门诊量高峰值合计可达2万人次;东区是接管的肥东县人民医院,北区是合作共建的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这两个院区拥有独立的法人。
关于信息化建设,陶敏进一步介绍,安医大一附院从1997年开始启动信息化建设,2016-2017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并于2017-2018年先后通过电子病历5级以及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测评。
如今,围绕着“智慧医院”建设与“六大提升行动”,在服务管理方面,医院信息中心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甲等医院复审等为抓手,建设大数据平台的各类管理应用,先后推出DRG医保支付管理、人事管理、医用耗材SPD全流程追溯与精细化管理、医疗设备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等应用,帮助医院运营管理者做到事事心中有“数”。
在服务患者方面,信息中心通过协助建设互联网医院、检验检查统一预约平台、院前准备中心、日间手术、慢病管理、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在便民服务领域多方面齐头并进,让患者体会到“有温度的医院”。
在服务临床方面,信息中心快速推动无线、移动设备全覆盖,以及医、护、技、患电子签名应用全覆盖,提升临床工作效率;创新输液监控、体温检测、智能药柜等物联网新一代医疗设备应用,探索智慧ICU建设,提升临床服务水平;多组合构建医保管理“提质增效”支撑平台,完善药品合理使用信息化管控,实施医疗过程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在服务科研方面,信息中心协助医院打造重症医学专病库、全省耐药菌数据库等,助力研究型医院建设。信息中心在大数据平台上预留科研对接接口,未来将帮助各类专病库与系统进行深度对接,与临床的结合更加紧密。
有效配置资源,实现多院区一体化管理
陶敏坦言: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有其优势,也有相应的历史包袱。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部分业务系统的“吃力感”逐步凸显。
“推动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我们的想法由来已久,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据陶敏介绍,2017年,安医大一附院建设高新院区,经过多方考察,医院为新院区的基础核心业务系统选择了东华医为iMedical 8.0,绩溪路院区继续沿用老系统。
作为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医护人员时刻感受着新旧系统之间的差异,新系统的稳定性、便捷性、人性化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患者更是对这种系统并行局面给出了直接反馈:“这是同一家医院吗?为什么在这个院区充值的就诊卡到另一个院区就不能用了?”
压力瞬间传导至了信息部门。“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的抓手是信息化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陶敏说。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历经4个月的筹备之后,2019年6月1日,安医大一附院将绩溪路院区的基础核心系统全部切换为东华医为系统,实现了绩溪路院区和高新院区信息系统的一致性。
不过,并非上线同一套信息系统后,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多院区的同质化管理。陶敏介绍,在建设高新院区时,安医大一附院希望其能创新管理方式,寻找更为适合医院发展的新路径,因此允许高新院区大胆尝试,这客观上导致两个院区在业务管理中存在部分差异。
比如,在科室设置方面,绩溪路院区更为综合、全面,高新院区的部分检查、手术项目需回绩溪路院区完成;而高新院区秉承“大专科、小综合”的建设思路,突出学科特色化,设立了肿瘤治疗中心、心血管中心等五个特色中心。为支持高新院区的心血管中心建设,安医大一附院将心脏外科、心脏内科主体迁至高新院区,绩溪路院区只保留一个病区。
又如,在科室管理方面,大部分临床科室由一位主任统管、在两个院区分设病区;但在影像业务的管理模式上,绩溪路院区的影像科室分为CT、普放、磁共振等独立运行,而高新院区则形成了大影像科。
如是种种,造成了医务人员在跨院区工作时、患者在跨院区就诊时的不一致体验,特别是在检查开单和手术申请等方面的感觉更为明显,需要借助信息化“抹平”差异,让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得到更加平滑无阻的体验。
从医院运营管理角度来看,当前安医大一附院的一项重要改进目标是“降低平均住院日”。经过调研摸查,发现瓶颈集中在患者术前检查阶段,超声、CT、胃镜等检查预约时间过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高新院区面积大、配置好的资源优势,同时缓解绩溪路院区的患者拥堵问题,实现两院区的均衡发展,也亟需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全院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过综合分析评判,“跨院区预约检查”成为刚需。正是基于此判断,安医大一附院设置了医技检查预约中心,将绩溪路院区和高新院区的所有检查资源面向所有患者放开,支持门诊/住院医生站、自助机、手机终端的跨院区预约。两院区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为手术申请、预约申请、术后记录、人员排班、结果互认等方面的一体化与互联互通打下了良好基础。
“医院管理层定下的目标是,医生当天开出的检查,患者当天完成检查。目前要实现这一点还是有难度的,毕竟量还是蛮大的。”陶敏说,在无法扩大资源投入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来更加有效地调度与配置资源,是她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根据发展规划,安医大一附院目前已将部分科室的部分病区平移至北区。“北区的同质化管理,技术层面的问题是两地相隔较远,且信息系统相互独立;运营层面的问题是北区的医院级别不同,收费标准与医保结算比例与绩溪路院区不一致,从而影响患者选择。”陶敏了解到,目前有的紧密型医联体能将术后患者转移到医联体内其他机构进行术后康复,从而实现不同医保支付标准下的患者连续性治疗。“这个问题,我们还将详细考察。”
借助大学优势,推动医院信息部门学科建设
信息部门必须重视自身的学科建设,这是陶敏的一大感悟,并且身体力行。目前,安医大一附院信息中心团队共有30人,分为网络管理科、大数据办公室、运维管理科三个科室,其中大数据办公室是2019年成立的新科室。
2014年,时任医院质控办主任的陶敏被调任至信息中心时,部门还仅有5-6人。“当时院领导希望借助我对临床业务、医疗管理比较熟悉的优势,加强临床部门、管理部门与信息部门的互相理解,架起沟通桥梁。”陶敏来到信息中心后,对部门成员提出要求:一方面要把IT专业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便于对方理解;另一方面要加强医学常识和医疗流程学习,把需求转化成更加准确、优质的代码实现。
“信息部门不能单纯作为医院的保障支撑部门存在,而要以学科建设的模式,带动人才队伍发展,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这是医院领导为我们确定的发展思路。”陶敏说。安徽医科大学是国内较早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医科院校,为HIT行业培养了许多人才。安医大一附院信息中心在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开设了两门专业课程,部门成员须承担教学授课任务,学生也会定期到医院实习。
在科研方面,安医大一附院信息中心也成果颇丰。比如,“安徽省六安地区端到端远程医疗项目”是安徽医科大学承担的国家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专项工程。基于此项目,安医大一附院信息中心参与建设的省级远程会诊中心可覆盖省内10多个地市的4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读片、远程教育等多项业务。近期,安徽医科大学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合作组建了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先期开展“多源多模态健康大数据治理与智慧医疗服务”课题研究,安医大一附院信息中心承担了其中的部分子课题任务。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数据治理,通过高质量的数据服务医院建设。数据质量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临时抱佛脚更是不可能的。”进入医院信息部门快10个年头的陶敏回想过去,她就职信息中心这10年,正赶上医院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期,时常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继续夯实基础,以评级为抓手,通过信息化助力“六大提升行动”,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陈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