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再谈患者身份信息的确定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某特色医学中心信息科   孙建平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患者身份信息的确定》一文在HIT专家网发表后,引起许多同行的热烈讨论。患者身份信息的确定是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基础工作,是信息科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把好的第一道关。大家普遍认同,医院信息系统确实存在“一人多号”的问题,造成信息系统主索引中的ID号不能唯一对应到患者的情况,这给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以及后期数据的处理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本文就这个问题继续展开研讨。

一、就诊凭证号作为患者ID号,切实可行

将就诊凭证号作为患者ID号的做法,获得了同行赞同。把医保患者的卡号、自费患者的健康卡号作为主索引的ID号,并且与身份证号进行关联,这样可以使得院内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有了信息共享的基础条件。

关于有同行提出的门诊号、住院号、病案号、影像号、病理号、超声号等各种号的合并问题,我觉得也都可以采用ID号来关联。

二、实名就诊已经可以实现

疫情期间的核酸检测,应该是已经全面实现了患者的实名认证。在当前环境下,患者的实名制就诊已经可以实现。

不过,采集患者身份证信息,推行实名制就诊,并不是要搞“一刀切”。比如,对于那些已经过三次就医提醒依然没有进行实名认证的患者,医院应规定其临时的ID号只能在当天就诊期间有效。医院也可对这类患者的就诊行为,比如急诊号、专家号等做一些限制,或者在办理入院手续、出院结算环节进行限制,从而逐步提高实名认证患者的就诊比例。

三、人脸识别可贯穿就医流程

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处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在这样的法律要求前提下,有了患者ID号作为主键,医院是否还可以增加人脸识别的环节?

最近,我看到有医院在探索“全流程无感就医”模式,患者通过“刷脸”就能完成挂号预约、入院登记、检查登记、检验采血、出院结算等全流程业务。我在实践中也感到,这样的需求是存在的。

应用场景之一当患者来到门诊大厅时,可以通过“问诊机器人”的人脸识别功能,轻松获得问诊、问路、预检、预约、签到、挂号等功能服务;如果是复诊患者,机器人还会第一时间发出问候,给患者良好的就医体验。

应用场景之二我曾经有机会在云南一家县医院工作,患者不需挂号就可以去诊室直接找医生看病。原来,医生工作站连了一台“就诊一体机”,支持刷脸、刷指纹、刷卡,并且与家医、村医的“健康一体机”采集的健康信息是互联互通的。老百姓看病非常方便,甚至可以直接找院长看病。

应用场景之三在检查、检验过程中,也有人脸识别需求。比如:医学影像检查可能会发生张冠李戴的情况。医院曾经遇到一个宫外孕患者拿着姐姐的医保卡挂号检查,还好发现得早,否则这种患者基本信息的严重失真,很容易危及生命。

应用场景之四在当今老龄化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如果能帮助老年人采用人脸识别走完就医全流程,应该是受欢迎的。在家属和志愿者帮助下,老年人可以在医院一次性认证、绑定就诊卡,下次就医时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挂号、就诊、支付、检查、检验、取药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是全程无感支付,有的老年人可能会不放心,可以在就诊大厅设置专门的服务专区,通过人工服务或者通过人脸识别的自助机,打印所有的就医记录清单,方便老人回家后慢慢核对。

总之,患者身份信息的确定是数据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有许多平时司空见惯的数据污染源,在干扰着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数据产出。数据治理从源头抓起,任重而道远。如果软件系统没有达到要求,医院信息部门应该立即提出整改要求,而不是等数据已经堆积如山后再来治理。否则,不仅后期治理的难度更大,而且到头来总是信息科工程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希望我的上述想法能为HIT同行带来一些参考,共同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秦勉】

赞(2)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再谈患者身份信息的确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