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永福专栏】南京都昌的“中国梦”:六类互联互通构筑HIT基础设施(下)
在全行业中探索实现医疗业务数据、医疗业务流程、软件架构等六类互联互通。
在全行业中探索实现医疗业务数据、医疗业务流程、软件架构等六类互联互通。
在全行业中探索实现病历文档、电子签名、护理数据等六个方面的互联互通。
原来主要是上系统,现在则是管数据。信息化不再只是上系统、买软件,而是与临床更加紧密地融合,让数据为临床服务。
新时期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医改工作内容来推进,同时要强调推动具体应用落地。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原因:ARP攻击服务器网关,造成医院系统变慢。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把数据准备好,一定要有数据意识。数据是基础,有了数据才有协同、流程和智能。
共享的是知识和智慧,收获的是信任和资源。
目前AI做得最好的是语音识别、影像识别,而以决策诊断为主的AI在国内几乎是空白。造成这一空白的最核心原因,就是缺乏知识库。
厦大附一成立HIMSS办公室,实行1+2+N项目制。
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用得上、拿得起、站得住的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药品闭环以及动态信息追溯是一道必须迈的坎,也是医院精细化管理应有的内容。
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医护人员对信息化认识和理念的改变。
国家层面主要是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顶层设计、组织管理、试点示范、产业发展、政策支撑等方面开展工作。
数据不是钱,大数据也不是钱,数据挖掘才是钱。医院的信息化投入应该占医院收入的1%。
不要囿于自筹和财政拨款的的单一渠道,要吃透当前各级政府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文件精神,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借力发展。
北大医信已成功助力两家医院问鼎HIMSS 7级;帮助6家医院顺利通过HIMSS 6级;并参照HIMSS评审标准,为45家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信息化必须与改革同步推进,改革做到哪一步信息化就要支撑到哪一步,否则改革没办法推进。
温医一院信息化建设为何受到多方认可?在2017南湖HIT论坛上,卢朝升副院长再次给出答案。
HIT公司应该培养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但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能当“设计师”。
信息化是有灵魂的东西,它是人的思想、理念的载体,一个好的信息化项目,往往是建设方与承建方双方理念的碰撞、互动、交融的结晶。
CDR不是一个数据池,也不是数据仓库,需要按照模型对临床数据进行转换、集成和整合。
对于下一代HIS系统的思考,衡反修提出了“HIS即服务”的观点。
医疗信息服务不应只针对个别医疗场景使用,而是能随时随地向院内外延伸。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总共签了44个信息化合同,要求所有信息化项目的组长都由业务部门担任。
医疗信息系统永远是理念第一、概念第一、整体设计第一,技术实现永远是为实现理念和目标服务的。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让AI能帮助解决我们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个、两个、三个问题就足矣。
医护人员、老百姓对互联网医院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
在301医院将转向虚拟诊疗卡脱离物理卡的时期(医保卡除外),回顾当年系统建设时的一些思考,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推动信息共享,回归医学的本质和医学的核心价值。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很好,但要走到那一步,需要先静下心来做好基础工作。
最新评论
东华与华为提供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作为承建方的项目经理,对于该项目的建设,感慨颇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甲方领导及终端用户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
666666
25年的什么时候办呢
会的!感谢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