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孙鹏
“现在对主观评价的内容希望是越来越少,更多是利用数据进行客观的评价。医院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技术,怎样能帮助医院持续地改进质量和安全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日前,在2018年南湖HIT论坛上,北京大学医学部马谢民教授表示,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和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实际上,能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正是HIT全面回归临床的核心内容之一。据了解,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概念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医疗质量就是医疗服务的结果,即患者到医院经过诊疗,出院后的治疗程度和结果;另一方面,医疗质量是指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和现有的专业知识是否保持一致,专业知识是指现有的医学权威机构,比如中华医学会每年定期公布和更新的临床治疗指南等。
DRG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医疗质量
马谢民教授认为,从国家层面看,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按病种付费,即DRG收付费改革,这与过去按服务付费有很大区别,对医疗机构的挑战很大。
“比如,规定所有的阑尾炎要付5000元医药费,如果后续医院为患者提供的CT、核磁共振等各种服务超过5000元,超出部分则需医院自己承担。”马谢民表示,由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同一种疾病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患者均按统一的标准付费,与医疗机构的实际服务成本无关,因此只有当所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低于统一的付费标准时,医疗机构才能有盈利。
那么,医疗机构如何迎接“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率”的挑战?据马谢民介绍,根据研究表明,根本措施在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如果医院的医疗质量好,效果肯定会提高,成本也一定会下来。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临床路径,这对于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医院评审与医疗质量、医院信息系统密切相关
据马谢民教授透露,2011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开始进行医院评审工作,而《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通用版)》目前也已制定完成,正在若干家医疗机构推行试用,预计将于年底前正式公布。
马谢民教授表示,《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通用版)》有四大特点:
第一,医疗质量基本理念与国际更加一致;
第二,更加重视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第三,更加重视客观指标与客观评价。在《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通用版)》中,现场评价标准精简1/3。第7章“医院管理统计指标”的内容明显增加,其中,肿瘤、心血管、妇产、儿童、传染病、精神病、眼科、口腔医院的统计指标单独设置;
第四,更加重视“临床路径”。比如要求对重点病种、重点手术等进行质量监测,主要考察医院是否通过临床路径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效率。
“现在对主观评价的内容希望是越来越少,更多是利用数据进行客观的评价。”马谢民教授进一步表示,比如,国家卫健委在今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有两点要求就说明了医院信息系统帮助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一是医疗机构要利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控制、效果和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和评价。
二是开展医疗管理相关检查和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工作应当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系统,通过线上或线下、标准端口或插件采集数据,远程分析评价,实现“四减少一提高”,即减少现场检查专家数量、现场检查内容、现场检查时间、现场人为干扰,以及提高检查结果真实可靠性。
要保证医院排名和评价指标的数据质量
“近几年,业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医院排名,但实际上很多医院的实际情况与医院排名要达到的目标还差得很远。”马谢民教授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对于医院排名曾表达过一个看法:医院排名最重要的意义是能够让医院看到差距和问题所在,形成不断进取的动力。
关于医院排名,马谢民教授介绍,站在国家卫健委角度,医院排名应该关注四要素:
首先,排名是否能够发挥对医疗机构正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通过排名,应该能够调动医疗机构主管能动性,引导医疗机构更加关注医疗质量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工作,而不是引导不合理的患者流动。
其次,排名所采用的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客观,尤其是对于质量的排名。在指标体系中,是不是能够以医疗质量相关的指标为核心,而不是过多地使用医院规模、设备数量、工作量以及发表论文数量等与医疗质量直接的相关性并不密切的指标。希望排名能够聚焦客观、聚焦科学、聚焦统一的标准,而且用量化的数据表明。
再次,排名采集的数据信息是否可靠。包括数据信息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可靠程度。
最后,排名是否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持续改进发挥指导作用。
马谢民教授认为,保证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可靠程度是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同时,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监测评价指标很重要,在2011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针对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文件就包括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住院死亡率;第二类是重返率,比如患者出院一个月之内因为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住院,包括重返手术室等;第三类是患者安全类指标,主要是并发症等。
“关于医疗质量改进,新的政策文件是希望能把医疗质量管理的模式建立起来,在这个模式里,数据和统计指标对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基本要求,要能提供真实客观的相关数据,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开始建立。”马谢民教授强调。(文中观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专家简介】
马谢民,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医疗质量管理、临床路径研究等。社会兼职:原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广州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编委会编委、《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编委会编委等。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
(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交流)
【责任编辑:孙鹏】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