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HIT180观察:跨越基层卫生信息化“数字鸿沟”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孙鹏

(图片拍摄于浙江省长兴县)

“医疗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在上级医院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成了大问题。比如,院内信息共享在上级医院不是问题,但在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可能还未实现。”原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宁义曾指出当前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化差距。

2019年,国家进一步扩大推广医联体、医共体试点,加强区域资源统筹与整合,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其中的技术基础和保障就是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目标。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规模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化能力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如何跨过越拉越大的“数字鸿沟”,成为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基层卫生信息化迎来政策机遇

如何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2019年,国家层面推出行动指南。

2019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通知》。文件着眼未来5-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发展建设需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出了细分建设要求,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部署在县级或以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

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在加强行业监管方面明确提出两方面信息化建设需求,一是创新行业监管手段,诊所要建立信息系统记录诊疗信息,将诊疗信息上传至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二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诊所要建立电子病历系统,规范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做好就诊患者登记,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完整上传诊疗信息。

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全民健康信息化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重点解决基层反映突出的三大问题:一是强化规范管理,压缩报表数量,解决“报表繁”问题;二是强化顶层约束,推进系统整合,解决“多头报”问题;三数强化分析应用,实现数据共享,解决“共享难”问题。文件提出,要从源头上杜绝“数出多门”,加快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信息系统整合,逐步实现信息系统统一接入,确保采集的数据资源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目标是采集数据的指标项减少40%以上,信息系统总数量减少50%以上。

基层卫生信息化能力提升“进行时”

在CHIMA 2019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学高表示,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分级诊疗建设。分级诊疗要实现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基础一定是信息共同体。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是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比如,浙江省就在推进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医共体信息的要实现“三贯通”,即医共体内信息贯通、医共体之间信息贯通以及医共体与省市平台信息全面贯通。而贯通的基础是医疗业务和健康业务信息的贯通,机构之间运行的贯通和整个管理的贯通。

借力“互联网+”提升基层卫生信息化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就认为,应优先把基层医疗扶上互联网。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于医院的信息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整体都重视不够,“互联网+”是当前形势下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

实际上,基于“互联网+”能形成医联体网格内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基层提供远程服务。比如,河南省人民医院依托其建立的“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在已联通128家市级、县级医院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手段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病理等,将平台服务延伸至乡、村一级,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省级大医院服务。从反馈来看,效果还是不错。

此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在“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全科诊疗机器人等正走进基层。比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中就启动了“互联网+”健康扶贫AI医生村村通项目。在全国率先以AI医生作为抓手,把相当于主治医师的AI医生引入到贫困乡村,成为村医手机里的智能助手,再加上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加持,提升了村医诊疗能力。

转变观念和思路仍是第一要务

“基层卫生信息化缺的不仅仅是设备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我们经常半开玩笑:和三甲医院专家聊的是解决方案,和基层聊的是牢骚。基层从业者容易把做不好归咎于没有条件。如果观念转变,思路和方法就有了。不用心,给再多扶持也无济于事。”一名医疗信息化资深从业人士如此表示。

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基层卫生信息化专委会原主任委员陆国咪在HIT专家网撰文表示,信息化仅仅是工具和载体,如果没有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层的理念创新和推动,信息化技术再先进,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实际上,一些区域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时,经常强调统筹推进工作。出发点虽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限制了基层一些自主发挥空间,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局面。“看看现在各地区做的信息化平台,基本都是“烟囱”,有多少数据返回给基层,供基层使用?”前述从业者表示,“现在许多基层卫生院建设得很漂亮,可是患者却很少,都跑到了三甲医院。信息化能否把患者引导到基层就诊,这是基层信息化很重要的工作。”

集约化建设运营或成为趋势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相继发布的《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也都明确,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统一医联体内药品、医用耗材编码,逐步实现医联体内信息共享。

“现在的趋势,中小型医院靠自己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已经比较难了,一些中小型医院要靠医联体信息一体化来发展,另一些要靠区域医疗云中心统一解决。”宁义主任指出。

根据目前各方反馈,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能力建设越来越呈现出集约化发展趋势。琚文胜主任认为,集约化的建设运营的模式,即不同的基层医疗机构共用信息平台,实现的方式既可以由医疗机构自行选择社会上专业公司提供的信息平台,也可以由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投资建设、提供使用。

对于医联体、医共体内部的中小医疗机构来说,选择区域医疗云中心、SaaS部署模式来对接区域统一信息平台已成为可能。目前,公有云厂商与医疗信息化厂商合作在IaaS和PaaS服务的基础上能提供SaaS服务,典型应用就是目前比较热的云HIS系统。中国卫生集团执行董事王景明院长就认为,租用云服务器省钱省事、安全保密,尤其是铁塔公司的成立以及5G的快速发展,云服务应用更安全、更快捷。同时,建立云平台健康信息存储、使用或调用机制,方便各健康智慧服务机构,根据数据类型自动调用、使用和维护顾客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数据。云应用可满足不同部门和个人在大健康智慧服务应用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与管理需要。

此外,针对基层卫生机构信息科能力建设,也可考虑建立区域集约化发展机制。山东德州好德康复医院信息科沙志文曾在HIT专家网撰文描述了“信联体”构想:即各级医院信息科之间像医联体一样组建“信联体”,上级医院信息科帮扶下级医院信息科,下级医院学习上级医院好的经验、工作思路和管理经验。通过上下联通,最终达到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目的。但也有一些医院CIO表示,“信联体”帮扶思路很好,但具体如何帮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比如,提高信息系统运维能力或系统集成的运维能力是有区别的,要结合实际理性看待。

2020年,随着我国首部卫生健康领域“基本法”的出台,全民健康信息化以及“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理念将贯穿医改全程。这会牵引有关各方持续加大投入,基层卫生信息化也将拓展出新的IT市场,跨越这道“数字鸿沟”,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谭啸】

赞(2)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HIT180观察:跨越基层卫生信息化“数字鸿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