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医疗大数据应用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姜浩 龚晨 朱小兵

2020年12月19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换届暨医疗大数据应用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郝瑞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姬军生以及来自全国的40余名医院信息化主管领导及专家现场参会,分会其他会员和业界同行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会议。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部分理事、常务理事和领导成员

12月18日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举行了换届会议。12月19日上午的分会换届仪式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李劲松主持。分会成功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常务理事和领导成员。郝瑞生宣读理事会换届结果:姫军生连任会长,王福生任名誉会长,李劲松、关铁、刘敏超计虹刘海一陈肖鸣陈金雄衡反修任副会长,李源任秘书长,杨燕、冯宇任副秘书长。姬军生、王福生、刘希华现场致辞,董家鸿院士视频致辞。

姫军生任会长、王福生任名誉会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福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院长 董家鸿

姬军生会长回顾了学会自成立以来所开展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按照计划,分会换届后,将在继续开展学术年会和主题论坛等系列沟通交流活动的基础上,着重探索、研究和推动研究型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并开展信息化专业技能培训等工作。过去五年,分会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学术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用指导性强,已形成业内特色品牌。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 姬军生

12月19日上午还举行了医疗大数据应用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由两位分会副会长:宝石花医疗健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关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计虹主持。

宝石花医疗健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关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 计虹

求解医疗大数据共享难题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才有结合目前医疗大数据应用的现状,重点讲述了有关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制度与生态发展的问题。他指出,医疗大数据与过去相比已大有不同,以前人们认为只有结构化的、进行过编码的病历才有价值,而现在文本数据也能被加以利用,数据资源正在剧增。

在过去,数据往往是自收、自管、自用,数据的收集工作很困难,收集者不愿意去分享。同时,在医院大数据生态中,数据的控制者、使用者与所有者之间的链条会因为利益链条的缺失而中断。这就成了桎梏大数据应用的最大障碍。对此,王才有强调:既然数据是有价值的,那就不能直白地强调数据的共享,数据在价值链条中做出贡献,就应当得到回报。他认为,在未来,需要重新界定数据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数据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同时也就对新的政策与制度的设计提出了需求。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才有

临床医学研究需要多机构临床数据协同分析。由于临床数据的敏感性和隐私性,把多中心的数据打通起来一直是个难题。如何实现医疗大数据的研究与共享?浙江大学教授、之江实验室网络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李劲松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思路:“我们不是自己‘开办银行存钱’,‘钱’存在别人‘银行’,但是我有‘钱’可用。”因此,多中心智能医学信息平台把“在原始数据不离开医疗机构的前提下实现临床数据信息的共享”作为建设目标。同时,在平台上建立实用工具来支撑高精尖的临床研究,把平台构建成一个一站式、跨机构、无障碍的应用体系。

“我们做的都是医生平时不做的,不去跟医生抢家门口的,我们互补。”李劲松说。比如,基于电子病历知识图谱的跨科室隐含疾病早期发现。挖掘医疗大数据中的沉睡数据,进行疾病预测,找出患者潜藏的慢性病,与医生的工作进行互补;同时开发了医学影像的半自动标注工具,大幅度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浙江大学教授、之江实验室网络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李劲松

让数据服务于临床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宏军教授深谙临床医学与信息学科之间的密切关联,他认为,影像学与基因组学的背后都包含着大量的数据,需要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疾病的预防与诊疗。

李宏军介绍,每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都要经历从基因异常到细胞表达生物分子异常,再到新陈代谢、器官结构异常这三个阶段。近30年来,临床医学对疾病的诊断都发生在第三阶段,疾病一旦发展到这个时期,治疗就失去了意义。如果能在细胞表达生物分子异常阶段、癌前期病变阶段实现诊断,甚至在基因异常时实现诊断,在肉眼看不见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挖掘影像和基因组学背后的数据,找出疾病早期发生生理异常时的规律与数据特征,实现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这就是传染病影像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主任 李宏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白楚杰分享了一则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多年前,曾有位身患骨肉瘤的小女孩被志愿者带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医,做完手术后就失访了。患者病情较重且家境贫寒,存活至今的可能性极低。在近期的数据挖掘中,他抱着一线希望,应用大数据平台,通过一些简单的搜索条件,找到了这位小女孩,她不仅活着,还读了大学。这件事改变了白楚杰对骨肉瘤疾病的看法,同时也敬告大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

大数据“寻人有功”,但在某些方面却仍显不足——各医院间数据不流通,存在“信息孤岛”,经常会出现病人提着一行李箱诊断病历、影像来就诊的情况。他希望在未来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的形式来解决这种问题。

白楚杰认为,随着医院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临床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大数据平台工具的使用方法,令大数据为医师的诊疗决策提供支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白楚杰

建立大信息体制,从更高维度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信息情报所高级工程师薛万国针对医院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常见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例如:

其一,医院已经建设了CDR (Clinical Data Repository,临床数据资源库) ,是否还需要再建设大数据中心?薛万国认为CDR与大数据中心采集的数据内容有差异,二者工作模式不同,技术形态也不一样。为开展大数据分析工作,即便医院建有CDR,仍需建设大数据中心。

其二,是否存在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四个阶段(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分析、数据可视化),每一阶段用到的工具都不一样,大数据平台应该是个多样化的平台,是一组工具集,很难、也没必要去建立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

其三,Hadoop是不是大数据的必选?Hadoop的局限性较大,技术体系复杂,生态圈比较小,和常用工具的匹配性比较差,不适于数据录入和数据加工。在医疗大数据里,混合技术是更适宜的,如果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Hadoop上,无异于自缚手脚。所以,在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不一定需要用到Hadoop。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信息情报所高级工程师 薛万国

北京高博医疗集团首席信息专家陈金雄以HIT专家网新近刊发的《万能的HIT:我们到底是谁?》一文为引,发表了演讲,他将医疗信息科的定位分为三种:一是仅仅满足于系统软硬件的运转及维护的纯服务部门;二是能够开发软件,申报课题的学科部门;三是有着战略思维,依靠医疗信息化、医院数字化转型来谋求更大发展的部门。

对于第三种定位的医院信息科而言,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业务组织和服务模式,来促进组织的快速发展。在线化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概念之一,只有通过在线化,互联网医疗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陈金雄认为,互联网医疗一定不能是简单的医疗线下业务的互联网化,而是要实现在线化管理、服务,建立全新的医疗模式与医疗生态。医疗信息化工作者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理解互联网和数据给医疗带来的改变。

北京高博医疗集团首席信息专家 陈金雄

12月19日下午,“临床试验信息化”“转型中的智慧医疗论坛”“医疗信息化青年论坛”三场学术分论坛通过线下、线上等方式分别同步举行。一系列前瞻性的主题讨论充满了浓郁的科研学术气息。参会者纷纷表示,此次高峰论坛主题新颖、形式多样、实用指导性强,干货满满,收获颇丰,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秦勉】

赞(3)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医疗大数据应用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