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医院信息系统的时间参数设置不可小觑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某特色医学中心信息科孙建平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关于日期和时间的值应该是贯穿整个应用场景的。而这些司空见惯的时间参数设置问题往往会被忽视,并对数据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最经典的案例是“千年虫”:在2000年到来之际,计算机用两位数表示“年”值的方法遇到了挑战;“00”年,这个称之为世纪日期和时间的值,让信息技术人员第一次感受到时间参数的重要性。

医院信息系统需要统一的授时吗?答案是肯定的。电脑终端上的时间是根据时钟来管理的,每台电脑的时间会与标准时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与外网隔离,没有办法随时校正电脑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电脑终端上的时间是五花八门的,而医生护士在平时工作中也不会特意关心电脑时间。时间一久,医院电脑终端上的时间与标准时间相比,甚至会有十几分钟的差异。

信息系统在设计之初,凡是软件需要用到时间参数的,基本都是提取服务器上的时间,而非本地电脑的时间。但是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服务器不断增加,服务器之间的时间也会存在差异。医院信息科应该配置时间服务器,让所有服务器的时间都达到一致。特别是医保前置机的时间,在与国家平台交易时,时间参数是会影响到正常的业务交易的。

下面我就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时间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挂号有效时间的设置

一般情况下,医院都会规定挂号当天有效。在白天,这种规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晚上,特别是急诊,往往会遇到23时55分来就诊挂号的病人,到医生接诊时已经是第二天0时了,造成需要重新挂号的尴尬,而几分钟之前的挂号已经过期且无法退号。

解决这一时间问题的方法是将急诊科的号推迟2个小时失效。也即0点前挂号的病人,在0点后的2个小时内仍然视为在当天挂号有效期内。

不知其他医院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处理的?欢迎交流。

门诊预约时间段的设置

门诊的预约时间段,应限制在一个小时内还是半个小时内?

个人认为,可以根据门诊流量进行灵活设置:在高峰时段限制在半小时,在低谷时段可以设置为一小时。当然各个医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门诊平均就医时间的计算

门诊就诊病人的平均就医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从网上看到专家们给出的公式是:门诊就诊病人的平均就医时间一般根据所有就诊病人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离开医院的总时间统计计算得出。

但这个“总时间”不好计算。进入医院大门是如何判断的?包括停车找车位的时间吗?如何判断病人已经进入医院大门?在现实中以病人进入医院大门作为就诊时间的起点,好像不太可行。

门诊病人的就医时间,包括等候时间与实际就诊时间。那是不是可以按照各个诊疗阶段来分别统计呢?

1.候诊时间

具体来说,从每个病人的签到或者挂号的时间开始,一直到医生接诊时间为止,系统将其记录为等候时间。

2.就诊时间

具体来说,从医生接诊开始,到完成一系列医疗行为并开具处方的时间,系统将其记录为就诊时间。

3.病人就医总时间=候诊时间+就诊时间

但这也只是一个大概计算,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以挂号签到作为到院时间,以最后一次缴费作为就诊结束时间”的做法也不太妥当,因为其中还会有检验检查时间和等候报告时间,一个检验报告最快也需要半个小时,检查报告的等候时间则更久。所以门诊病人的就医时间还需要把用来检查和等候报告的时间计算在内,作为总就诊时间。

总之,一个看上去比较简单的门诊平均就医时间的计算问题,由于各医院的计算依据不同,其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这样的时间数据统计出来也没有太多横向的可比性。

住院病人的报告时间

门急诊检验的报告时限要求血、尿、便常规检验≤30分钟出结果,生化及凝血检查≤2小时出报告。可以看出检验报告的出具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这里遇到了住院病人,特别是放疗、化疗、血液透析等病人入院与出院的“三大常规检查检验”流程,与加快床位周转率之间的矛盾。往往病人已经出院,但检验报告还没有出来。检查项目的报告时间也存在同样问题,如果患者提前离院,确实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计价时间

如果出院病人在出院结算后隔了一段时间来退费,一般情况下的数据是这样进行分解的:复制收费记录,修改数字为负数形成正负抵消;再复制相同的数据,提供数量金额的修改。

问题是:这个负记录的计价时间是对应收费时间,还是对应当前的操作时间?例如,一条原始收费记录为:

名称:维生素C片

数量:2片

金额:1.50元

时间:2023-01-01 10:10:10

发票号:123456

此时收费员交账金额为1.50元,科室毛收入为1.50元。

当发生退费时,系统先会生成一条退费数据:

名称:维生素C片

数量:-2片

金额:-1.50元

时间:2023-01-01 10:10:10

发票号: T123456

再生成新的收费数据:

名称:维生素C片

数量:1片

金额:0.75元

时间:2023-02-02 20:20:20

发票号: 223457

此时收费员交账金额为:-1.50元+0.75元=-0.75元,而科室毛收入又增加了0.75元。

这个时间就出现问题了,因为红冲的时间是1月,科室已经收入1.50元,统计2月收入时,科室又了收入0.75元。

因此我认为需要增加一个“业务发生时间”字段,与“计价时间”进行区别。虽然计价时间也是业务发生时间,但在退费时,计价时间是不能进行修改的,此时可以用业务发生时间来记录发生退费的时间点,这样就可以解决退费记录取“当前时间”还是取“当时时间”的矛盾了。

另外,退费记录的时间应该就是“当前时间”,而不是“当时时间”。时间记录应该按照业务实际发生时间来计算。如果这个期间发生了物价调价,用退费的“当前”时间段来判断“当时”价格的有效时间是不对的,也就是退费价格不需要与当前价表进行校验,而应按照当时价格。

这个问题在与国家医保平台交易的时候就会遇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医嘱执行时间

一般来说,新入院的普通病人,住院医师应在2小时内进行诊治,并出具医嘱。从医嘱下达,到医嘱转抄、医嘱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抢救时的口头医嘱的补开时间,抢救医嘱补开的时间限制是4小时。也就是说,医生在抢救病人时,应当在4小时内补记医嘱。如果信息系统能及时提醒医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口头医嘱的补录,是非常受医生欢迎的,这才是信息系统存在的价值。

有的信息系统为了方便医生,允许医生在下达医嘱时修改系统默认时间为某一个时间点,这样的功能其实是很危险的,也没有必要,医生完全可以在“医生说明栏”中告诉护士具体的执行时间。

我在排查数据质量时,就发现过“医嘱停止时间小于医嘱开始时间”的错误数据。

一些被污染的时间参数

好的软件应该是“一处录入,处处引用”,而不是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中反复输入重复数据。这个问题的出现,可能是源于不同的程序代码是由不同的工程师完成的,这样非常容易产生数据之间的误差,比如日期时间字段的“年月日”和“年月日时分秒”就不一样,再比如按“年”计算和按“月”计算的误差,也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时间数据误差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技术人员造成的,至少是我们在编写软件过程中随意定义时间参数产生的不严谨性造成的。

除了时间参数外,还有一些护理数据也出现过严重的数据失真,比如体温高于50度、心率小于10等、呼吸频率高于70等(如图所示)。这些污染数据问题,以后还会专门论述。

总之,医疗活动中需要用到日期和时间的活动非常多。规范治理这些时间参数,对医院信息系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院工作人员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医疗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是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往期回顾】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患者身份信息的确定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再谈患者身份信息的确定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基础信息字典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药品物资字典的维护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医院工作人员信息的维护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赞(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数据治理从源头做起:医院信息系统的时间参数设置不可小觑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