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 李佳 王力华
北京友谊医院2月20日完成了满血版DeepSeek部署,经一周小范围试用,2月27日起面向全院发布AI助手——友谊DeepSeek。我们向全院近5000台电脑推送了友谊DeepSeek,并完成了30余个系统的接入,提供信息系统、桌面端、网页端、手机端四种入口的访问方式。
日前,该系统使用量已突破6万人次,覆盖全院20余个职能、临床和医技科室。为此,我们针对全院用户开展了首轮调查,80%以上受访医护人员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一、调查背景
首轮调查内容涵盖系统使用频率、应用场景、接入方式、实际案例,以及系统不足和改进建议等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友谊DeepSeek系统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经一周时间,收回有效问卷50余个。
二、主要调查发现
使用广泛且频繁:DeepSeek调查结果显示,52%的医护人员每天多次使用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入口成为最主要接入方式(71.7%),其次是桌面端(37.0%)、网页端(34.8%)和手机端(30.4%)。
应用场景多元化:友谊DeepSeek已在临床决策支持、学术研究及患者沟通三大领域发挥作用。26%的用户将其用于药物查询与用药指导,22%用于疾病鉴别诊断,15%用于检查结果解读,13%用于论文撰写。应用场景涵盖了门诊、病房,甚至是手术室。一位心内科主任说:我用友谊DeepSeek做患者教育,节约门诊沟通时间,提高慢病教育效果。
典型案例彰显价值:多位受访者分享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营养科医师利用系统快速设计个性化食谱;药剂科药师借助系统查询“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相互作用”;老年医学科医生用系统将专业的病理报告转化为患者易懂的语言,展示了AI在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体验方面的潜力。
存在问题有待改进:调查也发现了系统的不足之处。26%的用户反映系统响应速度慢,17%的用户指出参考文献准确性有待提高,13%的用户希望知识更新更加及时,13%的用户期望增加图像识别功能。
“AI给的建议很全面,但有时我们临床实际可用的药物有限,建议能更好地结合医院药品目录。”一位消化内科医生建议道。也有一些医生提出了住院病历生成、专病智能体等需求。另外,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医生缺乏使用提示词的经验,导致查询效果不理想。
三、改进方向与展望
使用两周时间,友谊DeepSeek已完成三次版本迭代,完善了使用注意事项,通过预置角色减轻了幻觉,通过优化缓存提升了响应速度。
根据首轮调查结果,我们还将进行二次开发和改造;同时,基于RAG的医院专有知识库已完成搭建,并将建立医学知识库定期更新机制。
友谊DeepSeek的广泛使用,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让医院所有人直接使用AI能力,可以自由地、不受限地尝试,不同科室可能会发现不同的最佳实践。
后续,我们将组织参与调查人员的线下沟通会,深入探讨AI应用场景,推进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
北京友谊医院是北京地区较早探索大模型应用的医院之一。随着系统持续优化和功能拓展,预计将在辅助诊疗决策、减轻医护工作负担、提升患者体验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封诚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