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基本战略方向。数字经济、数字健康时代的到来,打造稳固而富有前瞻性的数字化底座,是公立医院实现发展战略的基石。为了阐释这一发展规律,HIT专家网陆续推出一批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案例,这些医院将全部来自复旦大学医院管理排行榜百强名单,由此揭示信息化建设对于奠定“百强医院”发展基石的巨大价值。
本期“百强之基”栏目,我们将带您走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4年10月1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作为北京市当前单体院区面积最大的医院院区,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300张,填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北部没有优质医疗资源的空白。
“家门口来了大医院,真方便!”这是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诊以来,附近居民就医的最大感受。这种“方便”,不仅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的触手可及,更表现在由信息化手段支撑的就医流程“焕新体验”中。
从患者视角出发,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依据“一院两址”架构,北京安贞医院两院区(朝阳院区、通州院区)实行一体化管理运营,同时追求差异化发展,各具特色。其中,通州院区致力于服务城市副中心及北京周边居民。
2023年5月,北京市领导在通州院区建设工地调研时多次指示:要把百姓放在心头,以“便民”作为项目主抓手,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用全新的就医流程与患者体验实现新院区的“精彩亮相”。
为此,北京安贞医院跟随北京市医管中心多次赴浙江、福建等地医院考察调研,对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多院区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根据调研情况,北京安贞医院认为,好的医疗便民服务取决于三个条件:首先是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其次是全市层面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医保移动支付、信用体系建设、检查结果互认、电子票据等;第三是需保证充分的信息化投入,建设线下线上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改善医疗服务,信息先行。”北京安贞医院信息中心技术总监周奕阐述了该院的具体措施,即以微信小程序作为患者端载体,打造“北京安贞医院智慧服务平台”,分为门诊服务、急诊服务、住院服务三大板块:门诊服务以“全流程导诊服务”为核心,围绕门诊12个关键场景下功夫;急诊服务则以“先诊疗后付费”为突破口;住院服务则着重于“多途径出院结算”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将这个平台的设计思路,确定为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患者服务平台。”周奕认为,此前医院患者端App、小程序等大多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挂号、缴费、报告查看等功能是一个个孤立模块,患者需要哪个功能就点击哪个模块,但如患者不主动点击,系统也不会主动提醒,因此部分功能模块使用率很低;其次,线上和线下未能实现协同,患者在线下完成的操作信息,难以实时同步到App或小程序中,存在断点或堵点。
因此,北京安贞医院信息中心在平台建设中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全流程”,从患者视角出发,将就医流程各环节有机串联,通过时间线的可视化方式加以呈现;二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无论患者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完成的流程,都将在时间线上以“光晕放大”效果显示,系统全程给予主动提醒,指导患者完成就医步骤,实现“一部手机走完全程”。
不负所望,一部手机走医院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占地面积广阔。为让“患者少跑路”,除医院在建筑布局设计上打造“一分钟就诊圈”、设置“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外,更通过涵盖就诊全流程的“北京安贞医院智慧服务平台”移动应用,让患者在一部手机的帮助下有序、便捷就诊。
以门诊服务为例,北京安贞医院根据患者就诊流程针对12个关键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预约挂号、来院导航、停车位预约、医院室内导航、就诊报到、AI预问诊、诊间候诊、诊间缴费、检验检查报告查看、药房取药、返诊报到、查阅病历环节,均被整合至“北京安贞医院智慧服务平台”的“导诊助手”功能中。
“患者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弹出的欢迎页,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周奕介绍,“导诊助手”会根据用户之前的有效信息,分析患者当前的就诊状态,并推送相应的欢迎页内容,结合患者所处的就诊流程环节,有针对性地提供导诊服务。比如,如患者尚未挂号,系统会根据患者地理位置推荐就近院区,并通过智能导诊服务引导其完成挂号;若患者已挂号但未到院,系统将会推送前往医院的导航路线,并提示停车场的空余车位信息;患者到院后,系统会自动判断此次到院需求,提供室内导航,引导患者通过最优路径前往目的地。
使用移动医保支付的北京医保患者,无需取号,可直接根据导航信息到达诊区,电子围栏会自动感知患者已经到达,经患者确认后,“导诊助手”可自动报到,随后可实时告知排队详情。对于外地患者,也实现了自助机端取号及报到“一键完成”。此外,患者可利用候诊间歇,通过选择题方式完成AI预问诊,“导诊助手”可将对话内容自动生成门诊病历的雏形,并同步到医生电子病历相应位置,节省门诊医生询问病史及录入病历的时间。
完成就诊后,“导诊助手”会将医嘱自动生成账单推送给患者手机,使用移动医保支付的北京医保患者可进行手机端缴费,缴费后可以在手机端完成检验检查项目的线上预约。当患者重回诊区范围且至少有一份报告已出时,“导诊助手”将主动提示患者完成返诊报到。
“全程使用智慧服务平台的患者,绝大部分环节都不再需要前往人工窗口及自助机旁排队,实测就诊时间可至少节省15分钟。”周奕说。
在急诊方面,北京安贞医院于2024年7月率先推出“先诊疗后付费”,取消急诊患者挂号步骤,将预检分诊前置。系统为I级、II级绿通患者建立了特殊标识,所有费用记账,待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一次性补缴;III级、IV级患者则在完成诊疗后缴纳包括挂号费在内的所有费用。据测算,该服务可平均节省急诊患者就诊时间10分钟,受到患者好评。
在住院环节,由于通州院区80%的住院患者都是外地患者,能否缩短出院结算时间、实现快速出院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为此,医院通过建设“住院壁挂自助结算系统”、引入“小天使”第三方人员床旁结算等多种方式,实现住院结算“零跑腿”。截至目前,壁挂自助结算使用量已达到总出院人数的40%、床旁结算的使用率则为35%,在未增加财务人员的前提下,这些措施有效支撑了医院出院结算工作的平稳运行。
此外,通州院区近期推出住院患者“手机线上结算”服务。选择线上结算的患者,按照系统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后即可直接离院;结算完成后,系统将以短信形式发送电子发票,出院结算明细及相关单据通过快递送达患者手中。
通州院区开诊后,其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的实践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高度认可。
平稳上线,实现两院区信息系统一体化
周奕认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患者服务”设计思路的具体实现,一方面有赖于HIS、EMR、LIS、PACS等核心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是基于集成平台,实现与室内导航、智能导诊、AI预问诊、检查统一预约平台等第三方系统的实时联动,最终通过“北京安贞医院智慧服务平台”移动应用,为患者提供全流程、一体化服务。
该移动应用由东华医为牵头建设。北京安贞医院与东华医为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北京安贞医院就引入了东华医为的HIS产品,成为东华医为全国范围内的第二家客户。实际上,东华医为核心业务系统的一些创新功能,也在北京安贞医院完成孵化。
在20多年的合作中,北京安贞医院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核心系统升级换代。据周奕介绍,第一次升级是2018年,目的是实现架构升级与性能改善;第二次升级则是此次借通州院区建设之机,对标智慧医院相关要求,同时实现两院区信息系统一体化。
在2024年的升级中,为确保系统在开业初期即平稳运行,北京安贞医院选择了一种相对困难的上线模式:先在朝阳院区完成老系统升级,待系统磨合稳定后,再推动通州院区上线。
2024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朝阳院区系统切换项目正式启动;6月,完成系统功能开发任务,共实现需求7631项(含全新需求与老系统的个性化功能继承),覆盖子系统139个,涉及接口数量逾110个;7月23日,成功完成6次全流程测试;7月26日晚,门诊、急诊、住院系统的切换工作顺利完成;7月27日零时,患者端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从项目启动到升级切换只有3个月时间,而且是门诊、急诊、住院同一天切换,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周奕说。
当新系统在朝阳院区经过了实际业务场景的检验后,信息团队迅疾投入通州院区的上线工作中。此时的难点是,新建院区采购的医疗设备、自助机、叫号机等都不同于朝阳院区,导致接口安装调试的工作量巨大。经过第二轮冲刺,信息团队于2024年国庆假期完成4次全流程测试,确保了通州院区的顺利开业,支撑医疗、医技、管理、协同等业务的正常开展。
周奕认为,核心业务系统的升级与新一轮信息化建设,不仅显著改善了患者服务,而且有效提升了医疗质控能力与临床工作效率。
在医疗质控能力的加强方面,新系统采取了创新的措施,例如将输血流程与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过程紧密绑定,从而有效避免了以往在输血前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疏漏情况;当患者出现检验检查中的危急值时,系统能够主动向主管医生推送相关信息,并在当天的病程记录中自动插入危急值记录,确保了医疗记录的完整性,避免了漏记现象的发生。
在临床工作效率提升方面,新系统也提供了诸多便利。例如,当医生为患者设置了长效诊断后,患者再次就诊时,医生工作站的界面会弹出提示信息,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引用之前设置的长效诊断,从而简化了医生的工作流程;此外,介入及手术护理交接单的电子化实现了多部门分段录入、一次性归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谈及北京安贞医院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周奕认为,临床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只有深耕医疗业务才能确保临床数字化转型不会浮于表面。“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临床医生不知道先进技术能给他们带来哪些改变,厂商不知道把技术用在哪个场景中。此时就需要有桥梁,而医院信息中心责无旁贷。”
【往期回顾】
《百强之基 | 北京友谊医院:系统一体化部署支撑多院区同质化管理》
《百强之基 | 华西二院:业务与IT融合,支撑医院“两个转型”》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