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敏超专栏】选择医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的三原则
从20多年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实践中,提炼出关于选择技术方案应该坚持的“三原则”。
从20多年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实践中,提炼出关于选择技术方案应该坚持的“三原则”。
“大信息”时代对医院信息部门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截至目前,“驱动人生”病毒已发生7个版本的变种。
改需求的核心问题是:改还是不改?怎么改?多久改好?
上线床管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床位资源整合分配,还包括跨科收治患者、跨科协同、病案文书、药品配送等延伸问题。
2018年的医疗信息化新政策频繁而出、新挑战接踵而至、新技术更迭迅猛,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经历临床电子病历、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等多轮信息建设后,数据治理与人才培养将是医院信息化的重点。
一愿帮助医院核心业务信息系统找到合适的“再婚”对象;二愿招到合适的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三愿HIT人得到更多的理解、认可和尊重。
互联网在健康医疗领域的逐步渗透和深化应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回望2018年互联网医疗,用“柳暗花明”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医疗信息化在经历了又一年的风和日丽或者雨雪冰霜后,2019年,我们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春暖花开呢?
集成学习方法可用于重症病人的ICD自动编码。
HIT人从来都是靠自己,要想过年七天乐,我们也只有靠自己。建议从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大检查。
期望曾经在风口的医疗大数据这只“猪“早日平安落地,快跑着回归临床。
回顾新院区信息化建设前后的100天,凝聚着北京友谊医院全体信息人的辛勤汗水。院领导的嘱托、各部门的期望鼓励,也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和动力。
所谓“无所不能”是指拥有丰富的实战技能、功夫过硬、善于解决问题的网络工程师。
医院出现网络故障后,经常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章法。需要有快速排查及处理策略,避免出现问题后盲目处理。
信息科员工不希望长期只从事低技术含量的琐事,希望改变他人印象中自己是“修电脑的”定式标签。
信息中心自主完成在线式核心业务系统迁移,使得HIS和EMR成功分离。
作者根据自己的18年机房管理经验整理出此文。
为了不挨骗就不能落后,为了不落后就要掌握足够的软件技术知识,那就需要适度的自主研发。
很多医院的中心机房往往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中心机房的安全得不到基本保障,增加了设备运行的危险系数,机房运维成本增高,为宕机事故埋下了隐患。
信息化建设的效能,将在医院的内涵式发展方面更深层次地彰显出来。
这种软件设计方式可称为“数出有源”,也就是将病人当作唯一的数据“水龙头”。
医院IT部门为何成为“背锅侠”?很多时候是因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系统建了不少,努力付出不少,成效取得不少,抱怨不见减少。
信息化建设主角将从信息部门转化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这个转变是数字化医疗时代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评级只是开始,医疗品质的持续改进才是永不停步的长征。
线上医疗的落脚点是“医疗”,原则上应达到与线下医疗相同的医疗水准。这是发展线上医疗服务项目不可突破的法律底线。
医院核心业务系统紧密集成是必然的趋势,传统的纯HIS的地位日渐边缘化。
最新评论
东华与华为提供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作为承建方的项目经理,对于该项目的建设,感慨颇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甲方领导及终端用户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
666666
25年的什么时候办呢
会的!感谢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