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西川专栏】把握医学信息学的发展特点与研究热点
在开放科学的氛围下,医学信息学获得了发展契机。
在开放科学的氛围下,医学信息学获得了发展契机。
深化医学信息学方法学应用,促进医疗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协同。
医疗信息化应转向数据基础设施及以AI提升数据附加值的相关应用建设。
基于多源异构临床数据的科研专病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数据模型标准和工具方法。
互联网医疗3.0的重要目标是在医联体内实现患者信息全程、全域的互联互通,支持区域医疗业务协同,建设难点在于不同医院之间异构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
厘清概念内涵,把握发展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协同任重道远,目前应以解决关键问题为突破口,设立清晰目标。
新一代医院信息架构、医联体信息化、医疗数据治理及AI应用将是重点。
我们在怀揣梦想中爬坡过坎、脚步匆匆,走得并不容易。
数据治理与团队协作也许是临床信息化建设方法论中的两个法宝。
在经历临床电子病历、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等多轮信息建设后,数据治理与人才培养将是医院信息化的重点。
集成学习方法可用于重症病人的ICD自动编码。
信息化建设主角将从信息部门转化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这个转变是数字化医疗时代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病人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病人数据去标识化的研究,能够促进医院临床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
分析研究MIMIC-III数据模型和具体表结构,为临床医学大数据中心和专病数据集数据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MIMIC-III已成为重症监护医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支撑和临床科研工具,也是病人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数据分析改进的重要数据源。
要从应用落地的质量效果上,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结合发布订阅技术实现数据抽取,能够使数据抽取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增加,尤其适合数据源涉及多个业务系统的情况。
临床数据中心与临床知识库结合,将构成智慧医院的基础平台。
将HIS系统的业务数据转换成为临床智能分析的高质量数据,是构建智慧医疗、大数据分析的重要一环。
药品闭环以及动态信息追溯是一道必须迈的坎,也是医院精细化管理应有的内容。
CDR不是一个数据池,也不是数据仓库,需要按照模型对临床数据进行转换、集成和整合。
医院信息化并不是仅仅拥有系统功能就足够了,关键在于临床的实际应用。
医院临床数据中心建设对医疗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管理以及病人隐私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但目前CDR的研究和应用远远不能支撑这种要求,我国电子病历应用在实践中对CDR关注不够,特别是相关产品落地能力也比较差,需要医疗信息界以及各厂商加以关注...
我院突破传统临床信息建设方法,以病人为中心建设医院临床数据中心,服务临床医生,向临床医疗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和数据分析,实现了数据分析服务医院精细化管理和临床决策的转变,开启了数据驱动未来智慧医院建设新途径。
CPOE的智慧化对CDR提出了新要求,CDR在内容结构化和标准化上需要提升质量,在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建设上要求更加重视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实现医院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同时,CPOE也需要进行重组,以满足临床对CPOE支持临床决策的深层次需求,实...
我院内分泌科团队在糖尿病并发症预测和风险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研究基于大数据的糖尿病多源数据整合、挖掘分析、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开发了基于临床大数据的糖尿病智能决策支持原型系统。
医疗大数据的建设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学院校、数据公司以及相关机构联合努力。
医疗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对医疗大数据进行层次分析,形成临床知识规则,服务电子病历应用,达到临床应用智能化,是医疗大数据利用和电子病历应用的重要目标,也是今后电子病历应用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以临床数据中心为基础,开发了基于电子病历的病人健康风险预测模型,利用临床电子病历客观数据,判断病人的健康风险系数,提供医疗工作人员临床决策参考。
最新评论
感谢您的关注! 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培训班将采取“线上分时段授课为主、线下集中教学为辅”“专家授课为主、学员分组交流为辅”等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 我们将根据疫情及学员实际情况,对线下课程
抢沙发
授课地点是否有线下课程,若是疫情地区如何处理
信息人要站位在管理高度,要躬身入局,潜心一线观察流程的合理性,研究流程优化改进方案,然后才是信息化支撑发挥作用。没有十年二十年医院工作的经验难以胜任啊。这是为医院发展计长远的表现
这个真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现状,深在医疗信息化的从业人员,感觉干的活多,甲方医院想法多,但是预算少,很多时候真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