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五”规划建议:加速建设健康中国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其中,医疗健康项目13项,医疗保障项目6项。

重点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加强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

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强化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

服务模式上要突出全链条的贯通,进一步加强服务流程的再塑、再造。

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需开展即时结算。

该标准未替代或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给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留出学习、系统改造和升级的时间。

记录和原始材料应当自临床研究结束起保存30年。

重点充分治理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相关的临床数据,特别是能反映患者临床结局的证据。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消费 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若干举措》。

《方案》要求提高县区医疗卫生数智化服务水平。

定点医药机构应当按照医疗保障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准确传送医保基金使用有关数据。

《核医学专业质控指标》为新制定指标。

监测指标体系包含指标28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1个。

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

医疗机构按协议约定上传包括医保结算清单等全量数据,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及时。

到2027年,全面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

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协同发展,开拓应用场景。

自2025年7月31日起施行。

推进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中心药房等5大资源共享中心提标扩能。

以“4128”为架构推进全国数智健康建设。

建立国家医疗监督信息平台,将医疗监督信息纳入平台一体化管理。

从前沿研究、数据基础、场景建设、产业生态4个维度部署了15项重点任务。

监测指标体系包含指标66个、新增指标4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34个。

压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强化监管措施,保障患者医疗信息和医疗质量安全。

监测指标体系包含指标55个、新增指标1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6个。

鼓励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电子健康档案智能化筛查和质量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改进评审方式,切实减轻医院评审工作负担。

《通报》指出,二级公立医院需加强内部管理能力,提升数据质量。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