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崇铭
数据驱动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更全面、准确的医疗场景数据采集需求,使得医疗物联网再度火爆,成为医院“全面感知”、医疗数据“要素化”的基础。医疗物联网“连结起医疗场景和数据”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指出,为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要在数据采集、患者安全、资产和物资管理等方面积极采用物联网应用架构。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特别指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从一条小小的患者腕带到自动化医疗物流机器人,从定位、数据采集的简单功能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应用体系,医疗物联网的广度和深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医疗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局面背后,更需要关注:让数据“活”起来,功能真正用起来,避免物联网应用变成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医疗物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物联网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一定是基于实际业务场景开展,并且逐渐从最初以医疗场景业务为主,逐步扩展到非医疗场景。比如扫码支付、院内导航、门禁、医废管理、机器人物流、水电气运行状态监控等场景。
实际需求带动了医疗物联网建设。在医疗业务数据化、智慧化和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的驱动下,医疗物联网终端和传感器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与不同场景下医疗机构的需求相匹配。
在智慧医疗方面,最典型的是用于病区护理的患者腕带,护士用手持移动护理终端扫描患者腕带,就能快速识别患者身份,提高护理效率和患者安全。此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输液、智慧看护等系统,进一步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物联网的应用提高了临床流程的效率以及协同性。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基于医用物联网打造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实现对患者入院、检查、急救等一系列环节的指标监测和流程追踪,事中实时质控,事后复盘改进。
更多物联网应用面向医疗核心业务需求,如开展远程医疗、借助可穿戴式设备数据监测辅助患者随访、整合多设备数据建立患者健康档案、优化急诊专科设备使用情况等。
在智慧服务方面,医疗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包括院内分楼层导诊、院区智慧停车等,让个性化服务“细节拉满”,为患者带来更贴心、舒适的就诊体验。
在智慧管理方面,其应用主要包括智能物流配送、身份识别、人员定位、资产管理、环境感知等。例如,愈发智能化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可用于人员面部识别及物品特征识别,给医疗机构添一道“数字门槛”;借助医疗物联网对耗材、后勤物品、医疗废物等进行相应管理,实现对各个管理环节的定位、实时显示。
医疗物联网还被应用到医疗设备监管上。基于RFID、蓝牙、NFC、LoRa/LoRaWAN等技术的多种定位传感器,综合监测设备位置、使用状态、耗材使用情况,“哪台在用哪台空闲,手机就能看。”
物联网对环境信息的全息感知正契合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例如,望海康信推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后勤BIM(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平台,实现对医院空间、环境、设备的可感知、可管控,并设计相应的模型和方案解决设备的自动开关、调控问题,一年仅一栋楼即可节省上百万元的能耗费用。
医疗机构建设物联网的需求,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东软汉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创立之始,就专注于患者临床数据的全面采集和连接,立志做医疗物联网的“集大成者”。2022年京颐科技战略投资信尚安,携手打造新一代智慧病房、医疗物联网。2023年,昂科推出第六代医疗无线物联网平台“全网通数分平台”,支持多种无线通信协议和全系列移动医疗及医疗物联网应用。
价值所在:医疗数据的“源头活水”
数出有源。医疗物联网是许多医疗健康和管理数据的源头活水。
医疗物联网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人机数据交互,更多通过自动识别、自动采集的方式提升机机交互数据比例,进一步提高对医院数据的收集和标准化程度。医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大量设备的“体外循环数据”吸纳到医院信息系统当中,便于后续分析和利用。
然而,医疗物联网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原因主要在于医疗物联网设备存在互联互通难题。许多医疗设备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联网需求,且医疗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缺少联通。“打通医疗设备的接口很难做,各厂商数据格式、接口协议有差异,只能一点点推进。”东软汉枫董事长兼CEO卢朝霞介绍,东软汉枫目前已可连接800多种医疗设备和终端。
建立物联网数据平台,或许是解决数据互联互通问题的一种思路。利用边缘计算技术、云边协同技术部署边缘网关,借助多个厂家的数据采集软件,实现对多种医疗设备的融合接入、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处理过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全息数据”具有真实、实时、质量可控的特点,经边缘计算处理后成为医院数据资产的一部分,为管理质控、医疗科研、医用人工智能训练等提供数据基础。
医疗物联网隐忧浮现
总体上看,医疗物联网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面临以下障碍:
场景碎片化:数字化医疗的发展引入了数量多、功能各异的医疗设备,它们被划分在不同需求场景中,如资产管理、患者监护、智慧楼宇等,这使得医疗物联网的应用较为分散。
选型难度高:医疗物联网不仅应用部署场景丰富多样,物联网终端门类丰富、网络标准不一,特别是在可用性、可靠性方面,需要医院信息部门进一步了解物联网技术,抓住实际需求合理选型、规划建设。
安全问题突出:物联网终端或设备往往会跟随使用者在院内流动,难以限定操作权限或物理范围。同时,物联网终端厂商不尽相同且安全防护能力弱,缺乏统一的安全加固措施。
性价比需权衡:医疗物联网需要努力提高性价比,另一方面还有技术适度应用的问题,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原因,在于产业建设模式还不成熟,需要“定制”。同时,重症监护等高精度场景的传感器价格不菲,且需要定期维护,增加了建设医疗物联网的成本。医院应找到物联网最具价值的应用场景,从成本、产出、实施难度等角度综合考量,逐步扩大应用规模。
澄清认识,稳妥应对
解决业务、管理上的具体问题,是建设医疗物联网的首要目标。但医疗物联网不能仅从需求出发“要什么建什么”,从“建好物联网”到“用好物联网”,首先要认清物联网的定位。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大数据中心原主任薛万国认为,物联网是一个概念,不是“一张网”。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认为,物联网要变为具体的业务场景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系统。
应对医疗物联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医院需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首先,强调主动可控。“医疗物联网充分融入医院每一个业务领域,其规划建设是一盘大棋,需要掌握主动权,否则容易越做越乱,甚至出现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情况。”信尚安物联CTO陈朝晖介绍,面对物联网领域复杂的技术和产品,医院信息部门甄别和统筹利用的难度不小,重中之重是制定适合医院的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让话语权回到医疗机构手中。
其次,明确监管责任。让医疗物联网发光发热,需要重视其设备及应用的管理工作,医疗物联网从建设、使用到运行状态分析、数据利用,需要医院多个部门的参与和协作,明确职责,做好分工,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
再次,拓展医疗物联网的价值。“感知医疗物联网的价值,要抓住应用场景的需求。”一方面,用好医疗物联网需要为之匹配更合适的场景,如将定位手环的应用场景从“婴儿防盗”转到“患者防走失”;另一方面,医疗物联网解决了医护人员采集信息的现实迫切需求,也为医院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需要对这部分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有价值的医疗数据资产。
作为连接医院业务和管理需求的“纽带”,医疗物联网带来的不仅是流程的简化、效率的提升,更加强了医疗机构的数据感知和沉淀能力。医疗物联网现存问题的背面,是医疗机构数据“百川归海”、医疗数据资产价值迸发的新机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