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万国:莫把“补丁”当“时尚”
在医院信息系统规划中,要认清历史遗留问题,看清未来发展趋势。

在医院信息系统规划中,要认清历史遗留问题,看清未来发展趋势。

医院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多元因素作用的过程。

文末可下载薛万国主任演讲课件。

医疗数据的长期保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对既有系统的重构。

医院需建立能够解决各种发展矛盾的、完善的数据归档管理和日常巡检机制。

通过数据与界面的集成,在PACS与医学影像AI之间形成“无缝连接”。

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作,临床数据分析研究自有其规律所在。

治理体系、治理策略及技术能力是主导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三大要素。

理想的状态是:信息中心提供原始数据,大数据中心分析数据、建立模型,所得成果再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赋能临床。

2021年HIT热点趋势研讨会的文字综述+视频回放来啦!

医院IT工程师要勇于“跨界”,成为“工程师中的医学专家,医务人员中的工程师”。

从业务与技术的双重角度,看待HIS创新的得与失。

破解曲高和寡,医疗大数据建设和应用需转变观念。

这一堂“系统架构课”让人印象深刻。

如何用系统工程的观念梳理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关系到整个HIT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命题。

大咖云集,共话热点,迎接新基建机遇。

既要鼓励医疗数据的利用和共享,又要保证安全,要拿捏好折中的度。

从医院IT治理到数据治理,医院信息化正从以建设信息系统和业务应用为主,转变为以数据资源利用为关注焦点。

近三年《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都在CHIMA官网上全文发布。

医学人工智能在现阶段的落地范围还是呈散点式、单一式的应用。

医院信息中心和医疗大数据中心工作的异同点。

Hadoop不是医疗大数据平台的“标配”。

集成平台像一条路,CDR像个仓库,二者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

从广义上来讲,医疗大数据平台至少包括两个层面:技术和人员,二者缺一不可。

如何选择医疗大数据平台技术供应商?原有给临床科室做科研的供应商可否考虑?

CHIMA发布的《医疗机构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指南》引发行业关注,授权HIT专家网独家选登《建设指南》附录部分专家论点。

4月20日,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PHITA)2019年学术年会如期举行,京内外专家的精彩分享为医疗信息化版图平添更多春的气息。

信息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正处于从事务性处理转向辅助诊疗的新阶段。

大数据融入智能医生,需要不断迭代,不要指望医学AI的能力马上就能超过医生,最重要的是系统逐渐走向成熟,这跟医生变为专家的过程是一样的。

医疗大数据服务是一项高层次服务,需要对医院自身需求和信息化流程极为熟悉,难以通过外包形式长期持续发展。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