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CHIMA2024 | 医疗数据“要素化”,需创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孙婧

“数据要素化的前提,是数据资源化;数据资源化的前提,则是数据标准化和互通共享。对于智慧医院建设,创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正逢其时。”5月17日,CHIMA2024期间,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IHE中国)主办的“创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分论坛成功举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副会长王力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副会长蔡洪流分别主持分论坛的上下半场,多位嘉宾围绕“智慧病房交互平台建设”“新一代医学影像信息化发展趋势”“IHE测试中应用FHIR标准探索”等话题展开研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力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洪流

创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势在必行

“建设智慧医院需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更为智能的医疗设备;二是更为互联互通的网络;三是更有价值的AI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志勇在致辞中说。“本次会议围绕信息共享主题开展交流,与行业发展趋势高度吻合。IHE分会将继续深化创新生态、打造平台活动,与众多医疗信息化专家一起,推进国内医疗设备与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和信息共享,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标准国际化、国际标准中国化,是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两个立足点。”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标准处处长李岳峰致辞时表示。首先,标准工作需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成熟的中国标准需要进一步“走出去”。其次,国际标准不能等效采用,需对术语集等进行本土化。

“标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即统一规范元数据和基础字典,这恰是行业薄弱环节。不夯实标准基础,数据质量、数据价值就无从谈起。”李岳峰处长说。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志勇、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标准处处长李岳峰

医院物联网建设,正从“新基建”迈向“新要素”

当前,医院物联网建设进入繁荣期。但因物联网设备协议类型、应用子系统接口五花八门,如何避免产生物联网“数据烟囱”,高效率、低成本、低门槛地实现设备接入和系统互联?如何深入挖掘医疗和运营数据价值?以上问题依然困扰着众多医信人。

“以智慧病房为例,北京友谊医院的做法是基于集成平台、物联网平台,建立智慧病房交互平台,将临床数据、设备数据统一管理,支持设备直连、网关接入和子系统接入等多种适配接入。”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助理任海艳说。

智慧病房交互平台提供物模型定义能力,解决了不同厂商的同类型物联网设备数据标准不统一、设备不兼容、应用不互通等痛点问题。平台已在“病房呼叫、床旁交互”“输液监控”等场景得到较好应用。

“信息交互集成,还需要医信人有一双‘善于改进业务细节、挖掘数据价值’的眼睛。”任海艳说。以输液监控系统为例,将输液异常报警消息通过PDA、呼叫系统廊屏、护士站白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推送,护士处理异常输液事件的平均时间降到5min。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数据可以发现,患者呼叫打铃量降低了70.35%,病房更安静。

另外,原来病床与输液设备一一对应绑定,但考虑到全部患者不会在同一时间输液,因此将此环节改进为:输液监控器可动态绑定床位,从而节约了硬件数量。

通过“物模型”等标准治理,物联网终端与平台应用间的数据开始流通,并持续为业务赋能。但医疗数据如何从“资源化”进一步迈向“要素化”?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处处长李丹介绍,在医学数据资源化方面,广东省“先行先试”。2023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广东省医学数据资源生产要素化路径标准化试点》实施。2024年,持续推进医学数据质量评价、医疗健康物联网等领域省级标准化试点申报。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已完成全院数据的汇聚及治理、管理,形成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数据资产,为医疗数据要素流通提供支撑。

2024年5月,在完成健康医疗数据的汇聚、治理、管理的基础上,经数据匿名化处理及安全加密后,形成首批2项健康医疗数据产品,均已获得经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监制、广州市数据交易所颁发的《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和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颁发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下一步,广东省人民医院将借鉴《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建立标准化医疗健康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让数据要素‘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李丹说。

医疗数据要素化,尤须绷紧“设备安全”这根弦。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医工处处长于雪梅认为,目前医院设备信息安全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包括:一是资产不清难管理。纳入安全管理的资产台账不清晰、更新不及时、变化不知晓。二是漏洞后门难发现。开放不安全的网络服务,采用不安全的接口和明文通讯协议等,增加了被入侵的风险。三是业务异常难定位。高技术壁垒、外部技术依赖,导致医院对医疗设备本身的运行状态、流量模型、安全设置不够了解。

于雪梅建议,应将联网医疗设备纳入医院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范围。了解医疗设备信息化程度、专业信息系统关联设备情况、数据存储机制等,汇总资产安全清单,基于统一的标准对资产进行识别、关联、运营和管理。

左起: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助理任海艳、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处处长李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医工处处长于雪梅

强化互联互通,消解“物联网孤岛”

会上,HIT企业代表和专家们探讨了通过强化信息互联互通,消解“物联网孤岛”的实践探索。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宇介绍,海纳医信长期以来注重医学影像、远程医疗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参与了工信部、科技部多个有关区域医疗全息集成平台、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平台的项目。

基于对行业标准的深入理解,“海纳一体化医疗协同影像大数据平台系统”解决了当前业内存在的“不是面向患者的整合系统”“院间联网程度低”等问题,可无缝融合各类影像资料;其区域PACS系统支持云端部署,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同时,海纳医信已将市场拓展至北美、中东、南亚、北非等地区,通过承建其他国家的国家级医学影像中心,推动中国医疗信息标准“走出去”。

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宋超介绍,东华医为基于物联神经网络,建设适合医院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搭建起多网融合物联网平台。已连接多达100种的物联设备,减少不同协议对接成本和交互风险。

以智慧护理场景下的“智能医呼通”应用为例,宋超介绍了相关产品的应用效果。根据《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临床护士要按照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要求,加强患者巡视和病情观察。“智能医呼通”支持呼叫预警联动、智能输液监测系统联动,支持护士间点对点即时对讲,可实现NFC护理巡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兼顾便捷和效率。

会议最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集成与交互分会(IHE中国)委员葛鑫介绍了“IHE测试中应用FHIR标准的探索”。葛鑫认为,FHIR标准在国内已有了初步应用。建议研究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基于FHIR的IHE Profiles (集成模式),在IHE中国测试中引入;同时研究FHIR在中国应用和测试中遇到的问题,更新或制定相应的IHE Profiles (集成模式)以满足中国的特殊需求,并输出到国际。

“期待业界一起夯实信息共享与互操作规范,探索更多智慧应用和智能终端的场景落地。”葛鑫说。(本文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

左起: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宇、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宋超、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集成与交互分会(IHE中国)委员葛鑫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9fd96946f80198b.png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赞(15)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CHIMA2024 | 医疗数据“要素化”,需创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