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和“解耦”是否矛盾?| HIT培训问答
一体化系统中的解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模块复用。

一体化系统中的解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模块复用。

选型时,产品“内外”都要看,内在要素更重要。

建议构建统一的非结构化数据资源池,分布式存储有很多应用前景。

目前HIS系统智能化,还是适宜集成的方法。

医嘱应首先面向医疗,再去解决收费问题。

项目管理从一开始就要把所有文档,最好通过信息化方式存到系统中去。

完全可行,需要额外注意的是试剂和耗材本身的区别。

预算安排方面,要把握重大项目带来的机遇。

信息化项目单一来源采购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流程贯通和信息互联互通。

《答疑集》将不断补充丰富内容,迭代新版本。

标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实践到一定程度后就该总结。

在具体项目中,花一点时间去读标准,也是为项目做功课。

医院主导信息化建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主导集成”。

XML是可以随意描述的,但用了CDA之后要求就多了。

只是电子病历点对点的下载,不通过集成平台反而更简单。

为何集成平台厂商不建议在平台上投放缴费退费等信息?

厂商是否开放了接口?这是根本。

从疾病诊断或分型入手,找到共识度比较高的临床科室,进行单点突破。

比较合理的办法就是坚持“需求导向”。

建议医院信息部门、临床部门与公共卫生的流行病学专家“三方合作”。

不要纠结于概念,而是要把数据本身的来源和流向辨识清楚。

倾向于在通用系统的基础上派生专科系统,而非另外引进。

对医疗数据全部进行加密处理是不现实的。

建议建设统一平台,实现各专病库和原始业务数据的高效对接与整合。

数据从各业务系统传入BI,肯定需要清洗、转换,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集成平台失败不一定是集成平台本身的问题。

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个数据中心满足所有的应用需求?

建议从用户满意度、应用范围、系统产出等维度进行评价。

绩效激励的原则是:尽量利用最小的资源来做最好的结果。

医院信息部门可以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要会做需求分析。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