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明专栏】让医院信息科不再成为“背锅侠”,科室能力建设是关键
信息科员工不希望长期只从事低技术含量的琐事,希望改变他人印象中自己是“修电脑的”定式标签。
信息科员工不希望长期只从事低技术含量的琐事,希望改变他人印象中自己是“修电脑的”定式标签。
信息中心自主完成在线式核心业务系统迁移,使得HIS和EMR成功分离。
HIT要想创新,必须与临床、教学、科研等部门交流。如果只是IT人自己交流,容易原地打转。
作者根据自己的18年机房管理经验整理出此文。
为了不挨骗就不能落后,为了不落后就要掌握足够的软件技术知识,那就需要适度的自主研发。
与HL7标准相比,基于openEHR的数据标准体系更适用于作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标准化信息模型。
很多医院的中心机房往往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中心机房的安全得不到基本保障,增加了设备运行的危险系数,机房运维成本增高,为宕机事故埋下了隐患。
如何理解传统医疗模式的“解构”和“重构”?
信息化建设的效能,将在医院的内涵式发展方面更深层次地彰显出来。
先通过集成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打牢数据根基,同时设法打通医院和区域、互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
这种软件设计方式可称为“数出有源”,也就是将病人当作唯一的数据“水龙头”。
医院IT部门为何成为“背锅侠”?很多时候是因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信息管理部门、临床业务部门、承建技术团队三方要形成项目实施“稳定三角”的关系。
系统建了不少,努力付出不少,成效取得不少,抱怨不见减少。
电子病历项目重点关注信息的互联互通、医护闭环服务、无纸化、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医疗大数据利用等。
信息化建设主角将从信息部门转化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这个转变是数字化医疗时代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新标准的一大主题就是强调两个字:质量,包括医疗质量和数据质量。
能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是HIT全面回归临床的核心内容之一。
评级只是开始,医疗品质的持续改进才是永不停步的长征。
线上医疗的落脚点是“医疗”,原则上应达到与线下医疗相同的医疗水准。这是发展线上医疗服务项目不可突破的法律底线。
信息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正处于从事务性处理转向辅助诊疗的新阶段。
技术变革、需求升级、政策出台这三方面正影响着当前的医疗IT市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放疗计划,并率先在临床应用。
医院核心业务系统紧密集成是必然的趋势,传统的纯HIS的地位日渐边缘化。
国家目前承认的互联网医院模式有三种,此外还有第四种模式,即第三方医疗端模式。
新政对互联网医疗的准入条件非常严苛:既要建好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又要建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还要把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打通。
信息平台基础是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基础,大数据治理是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核心,大数据平台建设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础。
综合考虑价格、定位精准度、实施工程量和难度与使用场景等因素,建议医院从适用角度和性价比来考虑具体的物联网方案。
归根到底,新一轮“互联网+医疗健康”拼的还是信息化建设“内功”。
科技树是一个公司的脊梁,一个优秀的公司必然有着强大的科技树。
最新评论
东华与华为提供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作为承建方的项目经理,对于该项目的建设,感慨颇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甲方领导及终端用户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
666666
25年的什么时候办呢
会的!感谢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