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MA专栏】谈医疗大数据平台及相关概念(1):从服务角度读懂医疗大数据平台
从广义上来讲,医疗大数据平台至少包括两个层面:技术和人员,二者缺一不可。

从广义上来讲,医疗大数据平台至少包括两个层面:技术和人员,二者缺一不可。

医院需要构建可信的医院网络体系,应用可靠的电子签名来规范诊疗业务过程,实现电子病历、医疗文书的真实可信、全程追溯和有效监管。

“无人值守”方案形成了软件、设备以及运营的综合能力,实现了患者就医不再排队并尽可能减少了医院缴费窗口。

AI与信息化在一起的意义是:数据领航、信息赋能、逐梦健康。

在进行医疗信息系统架构选型时,需要根据自身因素合理设计,不能一味追求高端技术,也不能太过简单落后。

不允许任何公立医院参加由境外第三方组织的任何评审评级工作。

医疗行业数据安全的主要风险包括:人的安全风险、开放网络环境风险、勒索病毒的威胁、互联网和云医疗风险、数据流动的风险。

通过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挖掘医疗数据的潜在价值,为医、教、研、管及患者服务。

在推进“互联网+”的过程中,“互联网+基层医疗”也应同步谋划推动。

随着临床信息系统越来越多,IT运维工作负荷越来越重,IT部门的管理也同样需要信息化来提高效率。

在2019中国卫生信息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交流大会上,吉林省被评为“全国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优秀案例”,成为仅有的两个省级获奖单位之一。

2624家医疗机构有信息系统改造的任务,这么多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做到“齐步走”?

针对“医院病人越看越多”的现象,金小桃认为应该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为破解医改难题分忧。

MDT大数据平台不仅大幅提高了临床科研产出,还能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的临床诊治能力和效率。

本文将医院数据分为五个数据域,并针对五个数据域的特点,剖析数据安全风险,提出数据安全的不同建议。

打通“HIS”体系与“CRM”体系,形成“H-CRM”系统,才能够支持医院的业务设想。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是我国第一份系统的医疗AI研究报告。

数据脱敏,成为大数据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若不认真解决,迟早会爆雷。

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监管平台建设主体、参与方以及监管范围内容,更重要的是提升诊所信息化水平。

二者既有纵深的继承关系,又有着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在现阶段医院信息化规划中,不可将两者割裂开,而是要综合考虑顶层设计。

开展临床研究需要不断完善临床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更重要的是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信息化如果能修炼好“内功”,即使出现“极限生存假设”,也能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建设指南》更关注信息中心主任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提供实操性的指导建议。

对于如何发挥临床大数据的价值,医院信息部门和临床科室有了日渐清晰而务实的主张。

医疗机构在开展MDT时,首先一点是要选择好合适的病种。

南山医院在区域信息平台上,基于专有云建立起了一整套医学影像智能诊断系统。

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的发展优势和阻力有哪些?

民营医院是如何优化就诊流程的?

等保2.0来了,医院如何应对网络安全建设?

CHIMA开展医疗大数据平台课题研究,是希望为医院解决当前情况下大数据平台技术、管理、制度设计提供帮助。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