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数字化转型之旅专家访谈之四:拥抱万物互联时代的精准医疗(附视频)
精准医疗要获得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更全面、完整的数据采集、收集和管理。
精准医疗要获得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更全面、完整的数据采集、收集和管理。
除了从技术架构层面考虑云,更要在业务层面、生态层面引入云的思维。
要抓住政策推动的利好机会,围绕临床需求,让数据和知识反哺临床。
做到“五个面向”,精准提供用户所需,是医疗数据应用的关键。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要具备深度理解业务、数据全面标准以及技术架构灵活等要素。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是未来数字医疗生态的核心构件。
在此次疫情防控和防治中,大数据和AI到底如何发挥作用?
从按项目付费到按价值付费转变,民营医疗机构适合基于价值驱动的数字化建设方式。
社会办医借力云计算构建IT系统和运维体系、释放互联网价值、创新发展模式,将大有可为。
围绕电子病历的发展与创新,大会以“拥抱人工智能,直面医学创新”为主题。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心设计结算节点,可让患者在整个就诊过程的所有环节都可以进行结算。
诊间结算对优化患者诊疗流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没有更好的支付方式来优化诊疗流程?
要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区域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医疗流程的重新优化,打破机构间壁垒。
互联网在健康医疗领域的逐步渗透和深化应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回望2018年互联网医疗,用“柳暗花明”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系统建了不少,努力付出不少,成效取得不少,抱怨不见减少。
新政对互联网医疗的准入条件非常严苛:既要建好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又要建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还要把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打通。
真正的信息集成是基于医嘱的集成,主数据管理、医嘱系统、临床数据中心三要素缺一不可。
“战略,而不是技术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影子数据创始人陈德栓的话,掷地有声。
国家已经把路子铺开了、把方向指明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去落地、如何更好地适应行业特点和需求,把“互联网+”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电子处方是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服务的分界线,也是互联网医院要实现的最基本功能。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2011年起步、2014年和2015年发展、2016年兴盛、2017年观望、2018年借政策东风再启航。
原先需要6个人的全院终端维护工作,现在只需1人就可以完成。
不缺“智能”、缺“人工”,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真实的写照。
这一轮人工智能之所以引起热潮,主要是因为在各个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2017年人工智能及智能医疗的发展,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把数据准备好,一定要有数据意识。数据是基础,有了数据才有协同、流程和智能。
不深入总结过往和当下,就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8月4-6日,由HIT专家网、福建省卫生医疗行业计算机用户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医院信息系统创新与应用论坛”在福州成功举行。280 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主管、福建省卫生医疗行业计...
产业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目前即使有一些医院信息系统建得比较好,但更像是手工打磨出来的工艺品,而不是能够成为可复制推广的产品,而且所占比例并不高。“我国医院处于HIS+专业化信息系统阶段”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变。
前几年互联网医疗发展比较盲目,企业依靠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快速融资,因此迅速扩张,但忽视了深度和用户体验,忽视了医院、医生和患者的积极性,这也是今天互联网医疗发展面临困难的很重要因素。
最新评论
好真实的感受
将中医CDSS纳入评级势在必行
避风港计划的确是数据保护的坚实防线,杠杠滴
琚主任最后的话有水平
不驰于空想,不慕于虚声。要扶贫,必精准。了解百姓生活,敢交穷朋友。把心掏出来,有幸和启军主任参与一次,到过这些地方,感受很深刻,很实在,很受教育。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一个人倒下来,一群人来,一个小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