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海一:新技术条件下,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应如何建设?
要充分适应、充分利用新的技术环境与工具,让未来20年、30年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少走弯路、做得更好。

要充分适应、充分利用新的技术环境与工具,让未来20年、30年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少走弯路、做得更好。

与其他省市相比,北京互联网医院建设是显得慢了一些,但是上来就“动真格”:从资质审批、医保政策配套到各医院开发上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一挥而就。

应建立互联互通、可共享、有权限管理的新冠肺炎数据中心。

疫情来袭,蓦然发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学科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仍需恶补。其实,医疗机构完全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感染监测评估工作。通过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散发病例、感染聚集性病例和感染暴发,持续改进感控工作。

2020年是医保信息系统紧锣密鼓的建设之年,也是DRG试点城市模拟运行的关键之年。

“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理念将贯穿医改全程。

医疗信息化应做到“谋一域”与“谋全局”并重。

院感防控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弱点,平时不重视,但战时却要命。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航空总医院信息服务中心工程师 张华 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国内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一些地方开始有序复工,包括医院在内的很多单位和...

发挥“上海市级医院互联网总平台”的技术优势,快速推动全市37家市级医院开通在线咨询诊疗服务

现有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还需从五个方面完善提升,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支撑。

上海鼓励市级医院运用基于AI与5G网络的智能诊断、防疫机器人等信息技术手段。

作为疫情期间的应急举措,无疑也是为疫情之后互联网医院的常态化运营探路。

疫情之下,需要医院信息部门管理者着重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工作。

抗击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这并不妨碍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

致敬抗“疫”背后默默坚守的卫生信息人!

医院信息科提前协助防控疫情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让各类功能性信息点在发热门诊都有部署。

越来越多的监管和规范要求,医疗信息化任务日益严峻,如何破?

医院信息科,这是属于你们的心声。

数据质控是公立医院必须练就的“基本功”。

从按项目付费到按价值付费转变,民营医疗机构适合基于价值驱动的数字化建设方式。

基于5G通信的物联网在医院物流管理、人流管理方面均值得期待。

经历了前两年的狂热,业界对于医学AI的认知已经趋于理性和务实。

四大评级指挥棒,一个都不能少。

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2020年,将是全面检验互联网医院运营成效的一年。

医院网络安全能力普遍堪忧。

转化数据,赋能健康。

信息化工具要慢慢进入临床医生的日常业务中,这样的系统才能让更多医生喜欢用。

集成化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标,一体化才是最终目标。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